-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与渗透
谈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与渗透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为一种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差异 英语教学 礼仪 人文知识 学习词汇 非语言交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一、通过礼仪的比较;二、通过人文知识;三、通过学习词汇;四、通过非语言交际。
一、通过中西礼仪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的行为受到有关文化的影响,但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旨在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某些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对那些行为表示理解。初学英语的学生总是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障碍。英语学习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不无裨益的。
1.对称呼语的比较
在非正式场合,中西方人都习惯于称呼对方的名字。但是在中国,这种称呼表示关系较密切。事实上,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对外国人直呼其名就不够礼貌了。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密切,许多英美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即使是师生间也不例外。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实验本)第一册有这样一句话:“Good morning ,Miss Wu”(早上好,吴老师),在汉语里,把“老师”作为一种称呼,如张老师、高老师等。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习各种情景下不同称呼语,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2.对打招呼的比较
东方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在见面打招呼时,也有许多不同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第四册中有这样一句:“Hi,it is a fine day today。”教师应告诉学生:英美人在路上遇到熟悉的朋友,一般谈论的是天气,而不是按我们的习惯来问候对方:“吃过饭了吗?”等。所以,与英美人相遇,不要问:“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过饭了吗”)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用餐呢!而正当他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另外的事,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呢?
3.对赞扬语的比较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时,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或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反复予以否认。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在课堂上称赞学生:“Oh ,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噢,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啊!)学生往往试图恪守中国的谦逊原则:“No,not at all。You are joking。”(不,一点也不好,你是在开玩笑吧。)这样,可能暗示学生在嘲笑说话人不懂语法,缺乏审美观,与本意就大相径庭了。在招待英美客人用餐时,英美客人通常这样表示:“This is really delicious。”(这饭菜真好吃!)而中国人有这样的习惯,主人爱对客人说如下的客套话:“没什么吃的。菜做的不好。”“别笑了”这些话使英美人听了会产生反感:“没什么吃的,那何必请我来呢?”其实,对于赞美之话,回答“Thank you for compliment。”(谢谢你的赞扬)就行了。中国人把自谦当作一种美德,却导致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强调这种文化差异。
4.表示关心的比较
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这是有教养、有礼貌的人该做的。可是对外国朋友表示关心、询问对方的健康状况,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过分的给予劝告或建议会令许多外国人感到不乐,除非对方明确表示希望得到忠告,否则会让人感到你在用长辈的口吻对他说话,这对自我独立意识很强的英美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英语中表示关心的方式通常是一般性的询问: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Are you OK?”(你似乎很累,还行吗?)或者用表示自己良好祝愿的方式:“I hope you will be better soon。”切记对别人说:“你要当心啊!”“小病不治会成大病”之类的话。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时刻告诫学生千万不能把中国式的生活方式移植到英语中而忽略文化的差异。
5.对道别语的比较
众所周知,我国有这样的习俗:全家人送客人到大门口,甚至胡同口、马路上,告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一方坚持送,另一方说不要送了,推来让去好几分钟。最后,客人走了,主人也留步了,但还能听见主人对客人大声喊道:“以后常来啊!”“你们回去吧”“再见,走好啊!”“多保重啊!”。直到看不见为止。如你与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