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育学生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育学生德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育学生德   摘要:良好的品德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德的养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学生德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是独立于教学之外的而是渗透于教学中的,在生物教学中常常体现德育,关键是看怎么运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德育         古人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理”就是德,良好的品德。有了良好的品德,我们才能浩然正气,有了浩然正气我们才能顶天立地,我们才能行走于天下。可见一个的人的良好的品德在他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可一个人的良好的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修养。是在学习、生活中点滴的积累,防微杜渐而慢慢养成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学生与其母亲在老师办公室里大声争吵,我也曾听闻一个初一的学生挥拳打向教他的老师,我沉思,这些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虽然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养成只是一个方面,但我想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的修养肯定能起很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意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的古人在诠释“人”字时讲得很好,那“一撇”就是德,那“一捺”就是一个人的才,只有这两笔都丰满有力,“人”字才不会歪,才能站得直,站得正。这种诠释是多么的形象生动,一个人要是只有才而没有德,怎么算得上是人呢?我国在重难轻女的旧时代更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对女子的要求是德在先,有了德,无才能才学也没关系。对男子的要求是“谦谦君子”,意思是“谦逊,文质彬彬又有才”的才称得上君子,只有才学而没有德行也不能被称作君子,而在当今、,我们的教育常常忽略了这些。   生物学虽然是理科教育,说它是理科是因为它与物理、化学联系颇多,“理、化、生”三门学科被看做一家。但新教材中也有很多渗透着情感教育,品德养成的良好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适时、适地的进行品德教育的正面诱导,犹如春雨润万物般的,无??无息地潜移默化的诱导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而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想应该有很大的收获。我常常从以下几个方法去入手。   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教材中这些美妙的诗句,让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的美景跃然纸上。我与学生的心已然不在教室,这些诗句牵着我与学生的手,共同走进大自然,共同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品味大自然给予我与学生的无限的情趣,陶冶着我与学生的情操。激发着学生与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再看,教材七年级下册开头,“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这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让学生感动。在此我不会蜻蜓点水而过,而是先让学生饱含感情地大声地读三遍,然后让学生来讲自己的感想。有一个学生讲得好,我的母亲哺育了我,我觉得她很伟大,大地母亲更伟大,因为它养育了所有的生灵,我们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地球。此时,学生与我对大自然的爱更上一层楼,我们不仅热爱她,更想保护她,我们的地球――母亲。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在学生了解了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实际行动上热爱祖国,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再如,讲完“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提出:如何理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而阐明,一棵树,能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如此的好处,那么一片森林呢?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砍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合300美元,而这棵树因为制造O2、消耗CO2、保护臭氧层、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而创造的经济效益约合30万美元,从中可感受到森林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而我国的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侵袭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衰竭。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3.9%,远低于世界30.6%的平均水平,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并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公益活动中去。   二、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中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教材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虽是描写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但人同此鸟,正是我们父母的真实写照。又有孟郊所写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每读到这些诗句,我必然会讲给学生,目的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