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题与客观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题与客观题

谈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题与客观题    谈到当今高考语文试题变化的趋势,一般人都会有一个印象:主观题增多,而客观题变少了。    那么,何谓主观题?何谓客观题?    按照一般教科书的说法,主观题也称主观性试题,是指应试者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对给分标准评分者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需要借助主观判断确定的试题。主要包括论述、作文、翻译、简答、填空、改错等。客观题也称客观性试题,是指把格式固定的答案形式提供给被试,给分标准容易掌握,评分客观的试题。主要包括选择、是非、匹配题。    显然,这种区分是从阅卷者的角度着眼的。如果从答题者的角度,每道题都是主观题,即使是ABCD勾勾划划的选择题,又何尝不需要主观判断呢?    综览全国每年十数份高考语文试卷,主观题和客观题此消彼长,分量悬殊,剃头挑子明显热在了主观题那一头。首先,客观题几乎只剩了选择题,而1984年曾昙花一现的匹配题却未得到继承。其次,绝大多数为单项选择,江苏卷自2006年便从正卷中取消了唯一的多项选择。再次,选择题早已从语言运用、诗歌鉴赏中退出,而在现代文阅读中也行将消失了。最显著的是分值比例,每况愈下。    选择题的分值比例一下子下滑了将近40%,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客观题越少,主观题越多,才越像一份语文试卷呢?换句话说,是不是要读得越多,就代表考得越全?写得越多,勾得越少,才越能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呢?似乎又不尽然。台湾大学统考的国文卷一向是选择题大行其道,以2009年为例,满分100分,选择题占55分,单选题17道占34分,多选题7道占21分;此外一题简答(诗歌鉴赏),一题作文。而对台湾卷的好评倒也颇不少。“试题上起诗经,下迄现代新诗,从古典的文言到现代的白话,如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充分反映出汉语的特质和美,不像大陆那样干瘪乏味,有‘言’无‘文’,如一盘难以下咽的菜。”“标准化考试并非生下来就与汉语是一对天敌。”(王丽《语文丢失了什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主观性试题固然有它的优点,能清晰地反映解题过程,易于测量独到见解和创新能力,但题量小,覆盖面较小,内容效度较低。一旦过量,则会造成考点过度密集,甚至叠床架屋,重复累赘。比如两篇现代文阅读,虽然体裁有别,但考点多集中在语句理解,信息筛选。再者,主观题易出难改,客观题难出易改。主观题增多,从命题者而言,等于是走了条捷径,卸了个包袱,但包袱其实是丝毫未减,转嫁给阅卷者了。从答题者而言,一旦试卷中去除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轻盈灵动的选择题,每道题都需要不胜其烦地写将下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那感觉真是何其板滞、琐碎而沉重!    反过来说,选择题固然有它的缺陷,不易测量发散性思维、独创精神、文字表达,考生有猜答案的机会,但用它来考查聚合性思维、甄别能力、知识广度,不也挺合适吗?俗话说得好:一块馒头搭一块糕。《中庸》曰:极高明而道中庸。一份好的试卷也该如此。    更何况好的客观题能让人忍俊不禁、过目不忘,比如前文所提到的1984年的匹配题,就堪称一份试卷中的妙笔。    下面列出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二人和古典文学作品十二篇,请把每一位唐代作家和他的作品分别用线条连起来。(画错倒扣分)    陶渊明琵琶行    欧阳修六国论    韩愈阿房宫赋    陆游桃花源记    杜牧石钟山记    辛弃疾中山狼传    王勃捕蛇者说    杜甫杜少府之任蜀州    宋濂师说    李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马中锡梦游天姥吟留别    贾谊孔雀东南飞    这道题,是一道匹配题,也可说是一道“差额选举”题。如果要求把十二人和十二篇作品一一对应,都连起线来,也许正确率还要高些。可偏偏左右是不对等的,有的只有作者没有作品,如欧阳修、陆游、辛弃疾、宋濂、贾谊;也有的只有篇名没有作者,如《六国论》《石钟山记》《捕蛇者说》《孔雀东南飞》。再加上“唐代作家”这根竿子一横,“画错倒扣分”这柄宝剑一祭,临时抱佛脚、随便猜猜看的学生兴许就心里发毛了:谁知道究竟有几个唐代作家呢?――而这样的区分度恰恰说明了命题者的成功。    马茂元先生曾这样评价楚辞:“在文学艺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时代中最高成就的作品总是形式和内容完全相适应的。从内容来看,它不会有一点不在形式中表现的东西;从形式看,它也不会有一点多余的、与内容不相适应的成分。”    如果我们把语文试卷尤其是高考语文试卷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创作――难道不该这么要求吗?――那么这条评价应该也是适用的。不论主观题、客观题,都只是这件艺术品的形式。而借以表达的母语特点及文化内涵、需要考查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才是它的内容。一份好的语文试卷,甚至可以是寓教于乐、寓乐于考的,严肃的考查寄托在轻松的文字游戏、雅致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