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docVIP

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 侗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线路、景区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促销、销售手段落后;旅游人才短缺,服务化程度低;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文章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侗族 旅游业 对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侗族聚居地以其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各侗族聚居地围绕侗族民俗旅游资源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但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缺乏地域特色;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旅游促销与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侗族聚居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   侗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侗族的民间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到过侗乡的学者、专家、中外游客无不对侗族的村屯、寨门、鼓楼、民居、凉亭、井亭、风雨桥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侗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有民歌、歌舞、戏剧、曲艺、器乐等。民歌分单声唱和多声唱两大类。多声唱的歌俗称大歌,是侗族独有的多声部清唱民歌,大歌中的蝉歌曾由贵州省代表队带去参加过法国巴黎民歌艺术节并获得金奖,近几年侗族大歌参加国内外各文艺节目演出都获得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侗族民间节日和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主要有斗牛节、斗鸟节、花炮节、尝新节、赶坡会、抬官人等(见表),侗族聚居地有“百节之乡”的美称。   侗族的饮食还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侗族饮食有四项最出名,即吃酸、吃生、吃糯饭和吃油茶。俗话说“侗不离酸”,侗族的酸制品种类繁多,醇香可口,最富特色的有酸鱼、酸鸭肉、酸鹅肉、酸猪肉和酸菜及其他素菜酸制品。此外,侗族有吃“合拢饭”和“百家宴”的习俗。   侗族民族工艺品做工精细,技艺高超,深受海内外宾朋青睐。主要有:乐器类:芦笙、侗笛、侗族琵琶、侗族牛腿琴等;模型类:风雨桥模型、鼓楼模型、吊脚民居木楼模型等;服饰类:侗族男装、女装、银头饰、银项圈、银项链、银手镯等;器具类:竹篮、竹篓、藤篮、藤篓等;用品类:竹茶叶筒、竹凉鞋、绣花鞋、民族锦袋等;刺绣类:头巾、手巾、肚兜等;装饰类:蜡染、彩球、布制牛角、竹面具、吉祥花等;雕刻类:竹刻面具、根雕、木雕、角雕、石雕等;印花、剪纸、奇石等其他民间工艺品和古董用具以及各类民俗书籍和资料。   总的来说,侗族聚居地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精湛的民族建筑、民族节庆、生活、婚恋、饮食等习俗独具特色,是理想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圣地。   2.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侗族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山地民族,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侗族聚居地普遍远离中心地区,大多属贫困山区,交通不是非常便利,旅游住宿等硬件设施不足,加上各聚居地由于财政比较困难,用于旅游方面的投资资金少,从而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九五”、“十五”期间,三江县投入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占同期全县固定资产投入不到1%,旅游投资资金匮乏。   3.旅游业有良好发展势头   侗族聚居地虽然离中心地区较远,但其独特的民族民俗和自然山水风光备受国内外游客关注。以广西三江县为例,截至2007年10月底,旅游总人数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6.9%;其中海外游客3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社会总收入4700万元,同比增长27%;国际旅游创汇收入210万美元,同比增长28.3%。下图为广西三江县2000年~2006年旅游收入分析图。   从图中可知,2000年~2006年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8080多万元,年均增长10.6%。2003年由于处于非典时期,旅游收入比2002年略有下降,但2004年后又迅速增长,旅游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侗族聚居地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线路、景区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侗族聚居地对旅游线路和景区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整体规模,各侗族聚居地在设计民族民俗内容时重复、特色不鲜明,有雷同之感,且旅游线路设计不贴合实际,满足不了游客多方的需要和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三江旅游从1987年到现在的30年里,旅游主要项目一直是以程阳桥民族风情游、丹洲古城采风、独峒生态侗寨游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重复,缺乏创新,各景点的旅游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些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并且表演形式陈旧、固定,游客参与性不强。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侗族聚居地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以广西三江县为例,目前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