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棉乔其提花面料设计开发与生产实践
棉乔其提花面料设计开发与生产实践
棉乔其系列产品是由于采用不同的印染、后整理工艺而具有平整麻感、自然微弹、自然褶皱、规律褶皱等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它既具有纯棉的舒爽手感,又具有化纤乔其类产品的柔软、舒适性能,而价格远低于真丝类乔其面料,有市场竞争力。
1产品设计
1.1纱线选择与设计
纱线的捻度、捻向和织物的强度、手感、外观密切相关。为使印染整理后面料手感舒爽,有隐约的绉缩纹效果,在设计上借鉴丝织乔其绉的设计思路,经纬纱采用 JC 9.7 tex(捻度 1 950 捻/m)强捻纱,并按 2S∶2Z 排列,这样在退、练、漂后由于强捻纱的退捻收缩产生皱缩效果,且相邻两种捻向的纱退捻方向相反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布面绉纹均匀细密,具有精细的外观,并且给人舒适自然的感觉。
1.2织物设计
在织物组织选择上既要突出组织花纹的美观新颖性,又要兼顾服用舒适性能。因此选用平纹地为主体,点缀大方格透孔组织,具有假纱罗的“薄、轻、松、爽”等特性,面料多孔、有凹凸感,凉爽易于散热透气。织物组织设计参数如表 1 所示。
2工艺技术要点
2.1工艺流程设计
纺纱工艺流程:清花 → 梳棉 → 预并 → 条卷 → 精梳→ 并条 → 粗纱 → 细纱 → 络筒 → 倍捻。
织造工艺流程:蒸纱(定形)→ 整经 → 浆纱 → 穿筘→ 织造 → 检验 → 分等 → 修织 → 成品。
染整工艺流程:烧毛 → 溢流练漂 → 丝光 → 溢流染色 → 松式烘干 → 柔软 → 预缩。
2.2主要工序工艺技术要点
2.2.1纱线准备
为了确保织造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强捻筒子纱的质量,主要是避免捻缩和弱捻纱疵。为此,对设备要进行仔细检修,保证锭子运转灵活,各张力均匀,同时在操作上进行严格把关,不出现人为捻缩。
2.2.2蒸纱工艺
蒸纱采用GA 571 A型真空蒸纱锅对纱线进行蒸纱,衡量蒸纱效果的好坏用回捻长度这一指标,回捻长度指 1 m长度的纱线,从两端向中间靠拢,纱线打第一个捻时,两端纱线之间的距离。其两端之间的距离越短,纱线越不容易打捻,定形效果相对来说越好。
蒸纱工艺:抽真??? → 预热 → 加湿 → 保温(恒温)→真空降温 → 结束。
具体工艺优选试验如下:蒸纱工艺参数:抽真空 8 min,达到指定真空度 -0.08 MPa,温度 95 ~ 110 ℃,高温高压蒸纱 120 min,蒸纱后取纱样测试数据见表 2 和表 3。
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纱线蒸纱后适当存放一定的天数对纱线的定形有一定的好处,于是采用蒸纱后存放 4 天再进行整经的工艺。
2.2.3整经工艺
使用D型金策整经机,采取中张力,中伸长的工艺路线,使片纱张力均匀的前提下,减少对纱线定形的破坏,为减少后期回缩做部分准备。该织物总经 5 632 根,配轴为Z捻:704 × 4,S捻:704 × 4,共 8 个配轴。用可调式整经架,角度保持在 45°,使整片经纱张力保持一致。整经压力0.4 MPa,整经车速 400 m/min。
2.2.4浆纱工艺
(1)浆纱工序的技术难点
浆纱工序是强捻产品生产的关键,此工序存在如下技术难点:由于强捻纱在进入浆锅后遇湿气造成集聚捻回现象。当进入烘房后,高温的定形作用使纱线间的位移扭转增加,出烘房分纱时造成分纱顶断,影响浆纱质量。经纱采用S捻和Z捻两种纱线,浆纱时为区分两种纱线,必须采用双浆锅,但由于经纱密度低,单锅经纱根数只有 2 816 根,浆纱覆盖系数只有 18%,再加之经纱为强捻纱,更易扭结,浆纱难度更大。还由于强捻纱的纱线捻度大,纱线表面结构比较紧实,对浆纱的吸附和渗透能力比正常捻度纱线要差,尤其对于高支强捻纱,要确保浆纱的增强、渗透、被覆等各项指标难度较大。
(2)浆液配方的选择
强捻纱的上浆不只是增加纱线的强力、耐磨等指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浆纱的渗透和被覆使纱线得到定形,便于织造。要达到浆膜韧性好、定形良好,PVA应该是首选浆料。但PVA在具备优良成膜性的同时,由于浆膜牢固也给分纱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多次试验对比,适当降低PVA的使用,增加使用粘度较低、柔韧性相对比较好的磷酸酯淀粉,利于纱线分绞,降低分绞断头,合理增加淀粉和丙烯酸类浆料的比例,增加浆膜的柔软性,防止由于干分绞困难造成的浆膜脱落,影响浆纱质量。
浆液配方为:低粘度磷酸酯淀粉 50 kg,PVA ? 1799 12.5 kg,丙烯酸类浆料(P ? T)6 kg,浆液含固量 10%,开箱粘度 11 s,浆锅粘度 10 s。
(3)浆纱上机工艺
采用七单元传动GA 308型浆纱机进行上浆,关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