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魏氏梭菌).pptVIP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魏氏梭菌).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魏氏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Examin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魏氏梭菌) 目录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菌体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3、毒素与分型 4、培养基和试剂 5、检验程序 6、说明 /.../ 09/uuoeoeoeuoeuuu.html 1、概述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又称魏/卫氏梭菌 分布:自然界广泛存在(创伤感染)。 易污染食品:动物性食品原料 食品加热后未及时冷却,所含耐高温而残余的产气荚膜梭菌芽孢会迅速发芽,大量繁殖,菌数可达数10万/g,食用前又未加热,则有可能引起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的主要目标是检验食品被该菌污染的程度,其重点项目是活菌数测定及证实试验。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陈旧培养物阴性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和芽胞的大杆菌 大小:为(1-2)μm X(2-10)μm 。 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直径大于菌体的 直径,有的菌株难形成芽胞。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 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research/micimm/index.php /research/Images/SarkerSlide.jpg /shouyiweishengwu/图片资料/产气荚膜梭菌.jpg www.uni-ulm.de/.../ Diagnostik/Erreger/c_keim.htm 2)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 *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 *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在45℃高温下可进行快速分离纯培养,每培养3—4h 传种1次,较易分离纯化。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 /.../ agents/AgentsBW_toxins.asp 肝片肉汤培养: --大量产气,培养5h-6h变浑浊; 牛奶培养基中生长: --能够分解乳糖产酸,将酪蛋白凝固 产生大量气体,冲散酪蛋白, 使其成海绵状。 庖肉培养基中培养: --产生大量气体,肉渣或肉块 略带粉红,但不消化。 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15h- 24h形成S型菌落, 在营养不足或琼脂浓度 高的平板上可形成锯齿状带 放射条纹的R型菌落。 /course/ fsc/441/resulex10.html at 45C,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s virtually the only organism that will produce the Stormy Fermentation 。 鲜血琼脂平板生长: --菌落周围出现双层溶血环,内层溶血完全,外 层溶血不完全,好似靶状,菌落本身略带灰黄 色至浅灰褐色,与空气接触30min后,有时可能 逐渐变为灰绿色、甚至鲜绿色,这是本菌的特 征之一。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bacteria on a blood agar plate Courtesy Glenn Songer, The University . of Arizona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 / articles/01_02/Clos...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hows double-zone hemolysis on blood agar. Note the small area of beta hemolysis (complete lysis of red blood cells) surrounded by a larger zone of alpha hemolysis (partial hemolysis). The plate is sitting on a black lab bench www.cat.cc.md.us/.../ labmanua/lab16/bloodcp.html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