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n-Co共掺杂纳米ZnO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Mn-Co共掺杂纳米ZnO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号 :201110830282 答辩人 :尚文君 指导老师:安丽娟 目录 研究目的及意义 纳米ZnO概述 实验及表征 结论 近年来,为了改善纳米ZnO材料的使用性能,通常采用向ZnO独特的结构中引入其他元素来改善和增强其性能。本课题研究的是Co-Mn对纳米ZnO粉体的掺杂,一方面研究掺杂金属元素对纳米氧化锌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可以实现对其有目的的掺杂,改变其光学、磁学、发光性能、光催化降解、导电性等。使其在光学、磁学、电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研究目的及意义 纳米ZnO概述 Rocksalt Zinc blcnde Wurtzite 像大多数Ⅱ-Ⅵ 族二元化合物半导体一样,ZnO也有三种结构:立方岩盐矿结构、立方闪锌矿结构和六角纤锌矿结构。氧化锌在常温常压下以六角纤锌矿的热力学稳定相结构存在,立方岩盐矿结构只能生长在于其相近的立方结构的衬底上,氯化钠式的八面体结构只在一定高压下被观察到,在自然界是很少存在的。 1.纳米ZnO晶格结构 2.纳米ZnO的基本性质 物理参数 数值 晶格结构 六角铅锌矿结构 晶格常数(nm) a=0.32475~0.3286;c=0.52042~0.5241 熔点(℃) 1975 带隙宽度(eV)(室温下) 3.37 密度(g/cm3) 5.606 原子个数(×1022/cm3) 4.15 热导率(W/cm K) ∥c:1~12;⊥c:0.6 静态介电常数 8.656 300K下热膨胀系数(/℃) ∥c:3.0×10-6;⊥c:6.5×10-6 本征载流子浓度(/cm3) ﹤106 折射率n(600nm处) ∥c:2.029;⊥c:2.008 激子束缚能(meV) ~60 激子波尔半径(nm) 2.03 空穴有效质量 0.59 电子有效质量 0.24 空穴迁移率(300K,cm2/Vs) 5~50 电子迁移率(300K,cm2/Vs) 200 实验及表征 1.实验试剂、仪器及方法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氯化锌、六水合氯化锰、六水合氯化钴、盐酸、无水乙醇、乙二胺四乙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 实验仪器:AR2140型电子分析天平、HJ-5型多功能恒温搅拌器、JJ-1定时电动搅拌棒、DK-98-Ⅱ电热恒温水浴锅、SHZ-DIII循环水真空泵、WGL-658电热鼓风干燥箱、RJM-28-10A茂福式加热用电阻炉、 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FEI Sirion扫描电子显微镜、JS-1600型离子溅射仪 实验方法:共沉淀法 2.实验流程 配置溶液 研磨 灼烧 抽滤、洗涤 干燥 搅拌 配置1mol/L ZnCl2溶液、0.1mol/L的CoCl2溶液、0.1mol/L的MnCl2溶液和2mol/L的NaOH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将配置好的NaOH溶液缓慢滴加到1mol/L的 ZnCl2溶液、0.1mol/L的CoCl2溶液和0.1mol/L的MnCl2溶液混合溶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得到前躯体悬浊液。将悬浊液抽滤、洗涤后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干燥,然后倒入坩埚放入真空电阻炉进行灼烧,最后将其放入玛瑙研钵中进行研磨后得到Mo、Co共掺杂的纳米ZnO粉体。 序号 Zn:Mn:Co 搅拌温度(℃) 搅拌时间(h) 干燥时间 (h;在130℃下) 灼烧温度(℃) 灼烧时间(h) 1 1:0.10:0.10 常温 2 - 600 0.5 2 1:0.075:0.05 常温 2 0.5 600 2.0 3 1:0.075:0.075 常温 2 0.5 600 2.0 4 1:0.05:0.075 25 2 0.5 600 2.0 5 1:0.10:0.10 25 1 2 600 2.0 6 1:0.05:0.05 25 1 2 600 2.0 7 1:0.075:0.075 25 1 2 600 2.0 8 1:0.05(无Co) 25 1 1 600 1.5 9 1:0.04:0.01 25 1 1 600 1.5 10 1:0.03:0.02 25 1 1 600 1.5 11 1:0.025:0.025 25 2 1 500 2.0 12 1:0.02:0.03 25 2 1 500 2.0 13 1:0.01:0.04 25 2 1 500 2.0 14 1:0.05(无Mn) 25 2 1 500 2.0 15 1:0.015:0.035 30 1 1 600 2.0 16 1:0.035:0.015 30 1 1 600 2.0 3.表征 本论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实验获得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 图1:ZnO:Mn:Co浓度比为1:0.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