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喜交错景情真趣横生构思巧——苏轼《蝶恋花》赏读辨误
2010年8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2010
Journalof d 坩.28No.3
第28卷第3期 Shaa商Univetslty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悲喜交错景情真 理趣横生构思巧
——苏轼《蝶恋花》赏读辨误
付兴林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 苏轼在《蝶恋花》一词中,表达了伤春复喜夏的双重审美感受,而非单一的伤春之情。王朝
云及今人对“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解读已与苏轼原本欲达之意相去甚远。为前人指摘的“笔走”、“手滑”
之憾,实乃该词奇情四溢之关捩。
[关键词】 苏轼;《蝶恋花》;赏读辨误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乃苏轼婉约词之代表名篇。该词写道: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苹。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引之词一经问世,即引起了时人和后人赏读品评的浓厚兴致。然则,时人和后人对该词的解读鉴赏时
有未尽其妙之处,甚而有与原作固有之意抵牾相左之处。故此,笔者试从景情真切本色、理趣横生隽厚、
结构匀称精巧三个方面,对该词创新出奇之处加以梳理解读,并藉此对时人与后人误读之处加以辨正。
景情真切本色
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为佳。”[1J堋《蝶恋花》一词最为突出的创作特
色即是写景真切、抒情本色,体现出顺时而为、尊重物态人情的自然美。
上片写景,景中有情。然而,这里所写之景究竟是衰败之景呢,抑或是衰败与新美交错之景呢?这
里所抒之情究竟是哀伤之情呢,抑或是哀伤与欣喜兼有之情呢?诸多的鉴赏文章有鉴于词中有“花褪残
红”和“枝上柳绵吹又少”之句,便作出景乃衰景、情乃哀情之判断。如曾枣庄云:“上阙伤春,写红花凋
谢,青杏初结,紫燕轻飞,绿溪绕舍,柳絮飘扬,芳草无边的春末夏初景象,充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之
感。”[21又如胡佳题云:“上片写景。推出的是一组不断转化空间视角的‘近镜头’:褪红的残花、初结的青
杏、翻飞的乳燕、绕舍的绿水、吹绵的柳絮、无边的芳草。这一个个拆散下来不成片段的意向,串结起来,
构成了一幅撩人愁思的暮春初夏的景象,读者的遐思亦随之喷涌而出:落花流水春去也。”【31再如谷闻
云:“上片写伤春情绪。‘花褪’句,点明了暮春时节,并隐隐含蕴着作者伤春的情绪。‘燕子’两句,写秀
丽的水乡春景。‘枝上’两句,写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色,有着惜春的情怀。上片铺叙了四种富有特征的景
物,其中有三句是描写暮春衰景的,这些令人忧郁的景色中,寄寓着词人的浓重感情色彩o[4199诸家所解
自有可取之处,然明显存在疏漏误判。
毋庸讳言,上片的确写了衰景,抒了哀情:春花凋残,褪尽红艳;fP絮飘飞,日渐稀少。面对此景,孰
[收稿日期】2010-06-04
[作者简介】付兴林(1965一),男,陕西勉县人,文学博士,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
代文学研究。
·62·
万方数据
能不生春光殆尽、美质难久之伤春、惜春之情。然而,如果仅只将视线聚焦于此,是未能尽察苏词写景抒
情的全部和真谛。因为在上片中,除了“花褪残红”、“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句半是在写衰景、抒哀情外,
其余的“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三句半无一是在写衰景、抒哀情,而
是明显朝着另一审美方向变调铺写:青涩的小杏已悬挂枝头,轻俊的燕子在翻飞穿梭,碧绿的溪水环绕
人家流淌,放眼望去四周天边弥漫着青翠的芳草。很显然,这里所写实为乐景,所抒实为喜情,未有丝毫
衰败之景、哀伤之情的痕迹。
一些学人论者尽管亦作出苏轼所写乃春末夏初之景象的判断,但却未能对上片之景象作二元观;只
突出强调了春末美质凋残、人情哀伤的成分,然未参透初夏陈迹消退、新景复生,从而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