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汉语史专题研究·音训和《释名》.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3汉语史专题研究·音训和《释名》

漢語史專題研究 訓詁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國學院漢語史研究中心 黄仁瑄 hrenxuan@163.com 閲讀文獻 訓詁學典籍 [漢]佚名《爾雅》,《四部叢刊》景印古虞鐵琴銅劍樓瞿氏藏宋刊本。 [漢]揚雄《方言 》,《四部叢刊》景印江安雙鑑樓傅氏藏宋刊本 。 [漢]許慎《説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之陳昌治本。 [漢]劉熙《釋名》,《四部叢刊》景印江南圖書館藏明嘉靖翻宋本 。 參考文獻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M].新1版.北京:中華書局,2004. 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教學内容 1 緒論 2 形訓和《説文解字》 3 音訓和《釋名》 4 義訓和《爾雅》《方言》 5 古籍的利用 3 音訓和《釋名》 3.1 音訓和《釋名》 3.2 右文説 3.3 聲轉説 3.1 音訓和《釋名》 壹 甚麽是音訓 貳 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壹 甚麽是音訓 一 甚麽是音訓 二 早期音訓舉例 一 甚麽是音訓 指利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詞義的方法 古人名物凡兩形相似即施以同一之名。或迻彼物之稱名此物……蓋古人造錫物名,寓義於音;物既相似,則命名不妨同辭。故凡音同而類殊者,其形態必多相似。若即音求義,以窮物名所自起,則古聖正名百物之旨不難推顯其藴矣。(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左盦集·數物同名説》) 二 早期音訓舉例 乾,健也;坤,順也;……坎,埳也;離,麗也;兑,説也。(《易·説卦》) 乾:《廣韻》渠焉切,平仙羣。/元部 健:《廣韻》渠建切,去願羣。/元部 坤:《廣韻》苦昆切,平魂溪。/諄部 順:《廣韻》食閏切,去稕船。/諄部 坎:《廣韻》苦感切,上感溪。/談部 埳:《廣韻》苦感切,上感溪。/談部//《集韻》乎韽切,去陷匣。/談部 離:《廣韻》郎計切,去霽來。/支部 麗:《廣韻》郎計切,去霽來。/支部 兑:《廣韻》杜外切,去泰定。/月部 説:《廣韻》弋雪切,入薛以。/月部 貳 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一 早期音訓著作 二 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一 早期音訓著作 董仲舒《春秋繁露》 班固《白虎通》 《詩》毛傳、鄭玄箋 《説文》 《爾雅》 …… 二 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一)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二)《釋名》音訓舉例 (一)集大成的音訓著作 劉熙《釋名》是音訓的集大成著作 (二)《釋名》音訓舉例-1 小洲曰渚。渚,遮也。髇高能遮水使從旁回也。(《釋水》)渚:章紐/遮:章紐 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釋水》)河:匣紐/下:匣紐 山旁隴間曰涌。涌,猶桶。桶狹而長也。(《釋山》)涌:以紐/桶:定紐 冬,終也。物終成也。(《釋天》)冬:端紐/終:章紐 德,得也。得事宜也。(《釋言語》)德:端紐/得:端紐 智,知也。無所不知也。(《釋言語》)智:知紐/知:知紐 (二)《釋名》音訓舉例-2 嘔,傴也。將有所吐,脊曲傴也。(《釋疾病》)嘔:影紐/傴:影紐 喘,湍也;湍,疾也。氣出入湍疾也。(《釋疾病》)喘:昌紐/湍:透紐 下殺上曰弒。弒,伺也。伺間而後得施也。(《釋喪制》)弑:書紐/伺:心紐 少壯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釋喪制》) 人所坐臥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釋牀帳》)床(牀):崇紐/裝:莊紐 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為信也。(《釋書契》)傳:澄紐/轉:知紐 3.2 右文説 壹 楊泉《物理論》 貳 宋元人之“右文”説 叁 清人的“右文”實踐 壹 楊泉《物理論》 晉人楊泉最早注意到詞與詞間的音義聯係 在金曰鋻,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藝文類聚·人部》引楊泉《物理論》) 鋻、緊、賢有“堅”、“剛”義,都從“臤”得聲。而“臤”義即“堅”。“臤”兼表音義。 許慎《説文》亦注意到詞與詞間的音義聯係 句,曲也。(説文·句部) 拘,止也。从手、句,句亦聲。(説文·句部) 笱,曲竹捕魚籠也。从竹、句,句亦聲。(説文·句部) 鉤,曲鉤也。从金、句,句亦聲。(説文·句部) 丩,相糾繚也。(説文·丩部) ??,草之相丩者。从茻、丩,丩亦聲。(説文·丩部) 糾,繩三合也。从糸、丩,丩亦聲。(説文·丩部) 貳 宋元人之“右文”説-1 宋代王聖美首倡右文説 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水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夢溪筆談》卷十四) 認為形符表類,聲符有表聲和表義的雙重功能 貳 宋元人之“右文”説-2 南宋王觀國、張世南使右文説漸趨完善 盧者,字母也。加金則為鑪,加火則為爐,加瓦則為??,加黑則為黸。凡有文者,省其所加之偏旁,但用字母,則衆義竣矣。又如田者,字母也,或為畋猎之畋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