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有容乃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有容乃大”

也谈“有容乃大” 三电 张溥泉 读第32期《会刊》,见李润田学兄“有容乃大”一文,很有同感,并由此使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著名画家庞薰琹木解放前便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只因给主管机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学院工作的意见,在1957年那场风暴中竟被打成极右分子。从此,降薪免职,不许给学生上课,使他陷入痛苦深渊。然而更加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丘堤,也是一位名画家 ,听到他被斗的消息,心脏病突发,竟含泪离他而去。灾难又殃及子女,女儿下放农村,儿子被撤消预备党员资格。他自己被赶到东郊白家庄,分给他两间小屋,一间朝东,一间朝西。从此他独来独往,寂寞、郁闷、凄苦和愤满一起涌来,终于积愁成疾,得了一种全身麻木的怪病。由于他失去了高干医疗的待遇,只能到处求医,但谁也治不了这样严重的疑难怪病。后来儿子送他到中医研究院,在那里他遇到一位姓蒲的老中医。老中医一看病卡上“庞薰琹”三字,已经完全明白其中原因,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是一盏没有油的灯,将要熄灭了,无药可治。”说罢,蒲大夫两眼直直逼视庞薰琹,见这位老教授并无惧色,便正言道:“其实,你的病也能够好,只要你做到有人指着你的鼻子骂你,你也无动于衷,病便不治而愈,再活二十年没有问题。你回去吧!不必再来找我。” 庞教授遇到了知音,深知有人关心,有人同情,从此便振作起来,埋头写作《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这本巨著,虽然这方面前无古人问津,当时环境也不可能出版,但他认为必须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因此,他埋头写作,竟然乐以忘忧,笔耕之余,打打太极,听听音乐,在逆境中扬起了风帆。去掉心病,也战胜了身体疾病,很快恢复了健康。但是,又一场疾风骤雨降临了,十年浩劫中,庞薰琹又被重新扣上“右派分子”大帽,游街、批斗无所不用其极,更可悲的是许多手稿、笔记、资料和作品都毁于一旦。但他牢记蒲大夫的忠告,硬是挺过那艰难的岁月,迎来了科学艺术的春天,1979年庞教授以73岁高龄得以平反。虽然历经了二十多年磨难,庞教授已满头银发,满脸皱纹,但他没有哀伤,没有颓丧,有的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凭着这颗火热的心,由1979年平反到1985年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庞教授到敦煌等地考察,重新编写了《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巨著,出版了《薰琹画辑》,举办了“庞薰琹画展”并到各地讲学,进行学术指导,弥留之际仍然不忘:“问我何所思?千头万绪事。” 从庞薰琹教授坎坷而辉煌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一个道理,要做到“宽容”,首先需要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有责任感。宽容不但能使自己幸福,家庭和睦,而且也是对创造和谐社会的极大贡献。其次必须有多彩的人生,有条件又有机会适当发挥余热更好,如果不能再为社会直接做贡献,就需要创造条件,使生活充实而富有情趣。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经过长期磨练的,都有广泛的爱好,不乏修养身心的好方法,我谈几项,算做与同学们交流心得吧! 一、与书为友 其乐融融 一本好书,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力量,使人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故古人常以“家无长物,惟有唐诗、晋字、汉文章”自诩。当然,我们现在可以选择的书籍要比古人广泛的多了。然而,我们过去由于忙工作,除学科学技术和政治外,很少涉猎文学作品,只有现在我们才可以自由地进行选读了,或浏览、或咀嚼、或探索,也任其所好。 读古诗文,我们看到屈原在绝境中仍“上下求索”,看到王勃在宦游中吟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到张九龄在贬官后高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看到范仲淹登上岳杨楼,面对壮阔的洞庭湖大声疾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到苏轼在贬谪黄州时的自我鞭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再贬谪儋州时又自解心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大凡有文化,有修养的人都能在困境中处之泰然,罹劫难而不改其志。 读现代好书,我们可以看到季羡林以幽默和调侃的语言描绘那另人心痛的牛棚生活,充满坚强不屈和对那些疯狂学子的宽厚与期待心情。我们可见到巴金在《随想录》中既解剖社会,又解剖自己,坦诚、宽厚、豁达之情溢于言表。列宁从不相信回忆录,因为回忆录有护短之嫌,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李维汉同志的《回忆与研究》,字里行间渗透着光明磊落,坦率而又沉痛,看后不尽释然。 读一些散文和杂文,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所谓“文人相期”,只是那特殊环境中的产物。如吴晗,他是明史专家,按说对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比别人更加清楚,但梁思成、郑振铎等痛哭流涕力争保留东四、西四牌楼及主要城门楼时,他却迎合上级意图,成为主拆干将;在反右运动中,更是充当揭发批判所谓《章罗联盟》的急先锋,并多有不实之词。但当吴晗在1965年因《海瑞罢官》而遭受厄运时,正直的人们不但没有幸灾乐祸,反而给予极大同情,因为大家明白,在前面的运动中表现积极本无可厚非,在后面的运动中成为挨整对象也决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