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迎评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科室迎评材料

临床科室迎评材料 一、科室管理 (一)分级管理 1. 住院诊疗活动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 2. 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分成诊疗小组。 3. 诊疗小组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 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5. 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调整诊疗组织,保证诊疗组织工作规范、有效。 (二)人员管理 1.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人的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记录与评价。 2. 新员工经卫生法律法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员工对岗位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知晓 3. 医务人员熟悉相关核心制度与规范要求。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和转诊转院等核心制度,文明行医,严禁推诿、拒诊病人。 4. 有院、科两级有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有紧急替代人员的有效联络方式。相关人员知晓相应的紧急替代程序和方案。 5. 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经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 6. 医院对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后果承担责任。国内、外来访者直接从事病人临床各种有创诊疗时,事先取得病人书面知情同意。 7. 相关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100%。 (三)技术管理 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2.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3.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 (四)授权管理 1.授权 (1)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3)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2.再授权 (1)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 (2)申请资格许可授权,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3)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 (四)临床路径管理 1.有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2.有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有临床路径文本。 3.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5.临床、医技科室、药学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6.按照本标准第七章相关指标,有对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进行监测的规定与程序。 7.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 8.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9.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完成率不低于70%。 (五)单病种质量管理 1.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 2.由临床副主任医师或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最后确认。 3.上报信息正确、可靠、及时。 二、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病情评估 1. 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2. 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 3. 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 4. 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5.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二)诊疗规范 1. 有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的制度、批准与试行的程序,并执行。结合医院现有医疗资源,及时更新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 对新制定与更新后的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培训相关人员。 3. 新的指南/规范是先培训、后执行。 4. 有适用的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用于指导医师的诊疗活动。 5.院科两级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并纳入考核目标。 6. 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7.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 8. 重点病种参照本标准第七章所列的“住院重点疾病”以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点病种控制有效、诊疗行为规范。 (三)检验检查 1. 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 2. 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 3. 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诊疗计划 1. 每一位住院患者均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