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课件9 白叶枯纹枯稻曲粒病知识介绍.pptVIP

植物保护学课件9 白叶枯纹枯稻曲粒病知识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学课件9 白叶枯纹枯稻曲粒病知识介绍.ppt

* 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稻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随着种子调运,北方稻区也开始流行。 发病后,常引起叶片干枯,不实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一、症状 从苗期——抽穗期都可发生,但早稻一般在拔节幼穗分化期开始呈现症状,孕穗到抽穗前后为发病高峰期;晚稻在秧田期及早插田的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达到发病高峰。 主要为害叶片,有3种类型: 1、叶枯型:又可分成两种类型 (1)普通型 即典型白叶枯。 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斑点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形成条斑,长可达叶基部。 病健组织交界清楚,分界处有时呈波浪状。病斑颜色随品种不同而变化,但最后变成灰白色(籼稻)或黄白色(粳稻) (2)急性型 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易感品种发病时,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像开水烫状,纵折干枯。 两类症状在湿度大时,特别在雨后、傍晚或晨露未干时,病部常有蜜黄色胶粘状鱼籽状大小的菌脓溢出,干后呈粒状或薄膜状。 与细菌性条斑病及生理枯黄的区分 细菌性条斑病 从发病部位、对光照、菌脓的颜色和大小,病斑的多少可区分; 生理枯黄 从交界处的形状、在田间发病的均匀度、砂培试验可区分。 与细菌性条斑病的区别 细菌性条斑病 白叶枯病 喷菌现象/菌脓 二、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具1根极生鞭毛。 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宜的温度为26-30℃。 白叶枯菌存在不同的菌系,但不同国家鉴别的标准不同,难以统一。 二、病原 噬菌体——是寄生在白叶枯病菌上的一种病毒。在电镜下观察,白叶枯病的噬菌体呈蝌蚪状。 噬菌体在细菌培养时,可使细菌悬浮液变清、在平板培养基上出现溶菌斑。 噬菌体对白叶枯菌有一定的专化性,根据其数量的多少可预测病害。 二、病原 寄主范围: 除为害水稻外,茭白和李氏禾在自然条件下也可发病,但不普遍。 三、病害循环 病菌在带菌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 主要从水孔和伤口侵入。 在稻草和谷种中存活的病菌,随流水传到秧苗——稻根分泌物诱集病菌、并使之活化——从水孔、伤口侵入——在薄壁细胞间繁殖——达到维管束——放出细菌,再从水孔和伤口侵入。 以带菌种子和流水进行传播。 病部产生的病菌进行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1、气候因素 本病的发生一般在气温25-33℃时最适宜,在20℃以下和33℃以上受抑制。 气温的高低主要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在22℃时,潜育期13天,在24℃时潜育期18天;在26-30℃时潜育期只需3天。 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有利发病,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和洪涝之后,更易引起病害暴发流行。 四、发病条件 2、水稻抗病性 不同水稻品种之间抗性不同。 如日本发现金南风群品种无抗性基因,对所有菌系都感病;黄玉群品种具有Xa-1、Xa-Kg基因,对I群和Ⅴ群生理小有抗性,等等。 一般来说,籼稻抗性最弱、粳稻较强、糯稻最抗病。 水稻不同生育期抗性不同。 一般在分蘖期前较抗病,苗龄越小越抗病。 四、发病条件 3、栽培管理 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绿肥压青量过多,都容易使稻株生长过于茂密,使田间湿度加大。且稻株体内蛋白质氮化物大量分解,使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因而病重。 深水灌溉和受水淹,病重。 五、防治 策略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栽培抗病良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加强检疫工作 严格实行产地检疫。 五、防治 2、选用抗病良种 3、培育无病壮秧 在无病田留种或自无病区调种,实行种子消毒,可每亩用强氯精1克兑水30斤浸种。 禁止用病稻草堵涵洞。 秧田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远离屋边场地和牛栏的地方。 秧苗期不得漫水,并在3叶期及移栽前各喷药一次。 五、防治 4、合理用水施肥 兴修水利,做到渠系配套,排灌分家,防止串灌串排或深灌淹漫,应浅水勤灌,适期晒田。 5、根据病情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 10%叶枯净 300-500倍、50%代森铵800-1000倍、农用链霉素100ppm。 水 稻 纹 枯 病 一、症状 一、症状特点 从苗期——穗期都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穗期发病最重。 叶鞘: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如开水烫过的小斑,以后变以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椭圆形斑,多个病斑愈合成云纹状。 叶片:与叶鞘病斑相似,急性型病斑污绿色,最后枯死。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及菌核。 水稻纹枯病症状 真菌中的担子菌。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8℃,最适温度30℃;侵入的温度范围为23-35℃,最适温度为28-32℃。 在最适温度下,经18-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