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西游记阳朔篇之三画中游
小西游记阳朔篇之三画中游
徜徉。
――题记
一阵清脆的乐声,让我从睡梦里醒来,撩开窗帘,一辆洒水车缓缓从楼下走过,青石板路上湿哒哒的,反射着早晨的阳光。喔,我现在是住在西街上的一个小旅馆呢。
今天的行程计划是去徒步游漓江,从车站坐上小巴,大约40分钟,便到了目的地,兴坪镇。
小镇不大,也有了1、2家西街风格的咖啡馆,旁边便是狭窄的老街了。走了几分钟,便快到江边码头了,有个箭头指示“徒步漓江线路”,当下按着走过去,过了一座桥,豁然开朗,左前方已见宽阔的江面了,阳光下,远处的山显得黑郁郁的。心下喜然,想着赶紧能到江边,顺着走,一行几人不禁加快了脚步。路边尽是排排竹林和果树,透过树缝,山峰和江面还不真切。旁边的河岸很高,还不能下去,只能顺着路一直往下走了。这一走就是半个多小时,终于见得有路能下到河滩了。
河滩基本上都是鹅卵石,站在河滩上,当前一座大“山”便现在眼前,山下,郁郁葱葱的一大片竹林,右前方的漓江弯了两弯,阳光下显得雾蒙蒙的远山丛,组成了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看着这情景,是不是感觉很眼熟呢,不错,这就是20元人民币上的山水图案原型所在了。
当下便掏出一张20元钱币来,仔细对照了一番,呵,原来还真有其地呢,一直都以为是艺术创作呢。可惜的是相机是普通的数码,广角差了点,不能拍出全貌。
沿着河滩的鹅卵石路,往前走去,秋日的阳光已没有了暴烈,照在身上很舒服,走了这么久了,都已经出汗了。江上不时有从上游下来的游船,载着各色游客,拉几下汽笛,匆匆的走过,两相对比,如此美景,这样匆匆而过,哪有我等这般信步游江来的畅快,不禁心下暗喜,甚至还向船上的人挥挥手,几个老外也向我们摆摆手,算是致意了。
走到中午时分,大家都累了,于是在江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休息,可能很久没走那么多路了,大家商议了一下,决定租个竹排坐坐,刚好有个船家过来招徕生意,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坐上了竹排,那个舒坦呀。
正好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著名的“黄步倒影”,船家介绍说,这是广西电视台的台标的画面,那得好好看看了,于是让船家把竹排划到对岸,那边修了个小小的码头,据说是最佳观景点。果然,站在小码头上的时候,正好可以看全了整个倒影和背景。不用多说,赶紧拍下照片留念了,还让老船家帮忙给照了个合影。
继续乘舟北上,转了一个弯,船家介绍说“九马画山”到了。为了更好的看到全貌,船家将我们放到了江中的一个小洲上,放眼前望,但见一座山峰矗立在河岸边,由于山体的剥落风化,山壁上白黑斑驳,白色相间于黑色的山体中,好似图案,细细看去,似有九匹骏马,跃然于山体之上,“九马画山”因此得名。只是我看来看去,也就看到了2、3匹而已,剩下的只好靠想象了。
算算行程,我们决定由此地转回去,去看兴坪附近的一个小渔村,看看那的老屋。还好船家听说我们要去那,自告奋勇的说可以领我们去,于是我们又坐上竹筏,顺流而下,这一次路程比较长,我就坐到头里,脱下鞋袜,让双脚也享受享受漓江的清凉,舒服呀。有人提议要我吼两嗓子,我就清了下嗓子,大声吼了两句:“唱山歌来~~~哎~~~那边哎~唱来这边和~~~这边和~~”趁此,我们撺掇老船家来上两段山歌,老船家谦让了一下也就唱了起来:“什么有嘴不说话来~~~哎哎嗨吆........”
听着老船家的山歌,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吹着微微的清风,享受着秋日的阳光,竹筏轻轻的滑行在微澜的江面上,远山被薄雾轻绕,好一幅漓江出游图,在这最好的丹青也描绘不出的水墨画里,我们徜徉其中......
竹筏行至一个小码头后,我们弃筏上岸,在老船家的带领下,穿过了大片的柚子林、柑橘林,来到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在一面墙上“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标语还依稀可见,时代的烙印,依然留在。我们要去看的老屋,据说10年前克林顿也来过,基本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飞檐斗角,气势不凡。
看看天色不早了,我们匆匆结束了在村里的观光,按原路返回,此时夕阳西下,村民挑着刚摘下的柚子,走在小道上,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些许虫鸣,一派田园风光。
依旧是回到竹筏上,老船家栽着我们回去兴坪的渡口,晚霞把江面染的有些紫色,四周显得那么的静谧,远山犹如重墨涂过,氤氲沉沉,只听得船家的长篙一下一下的划水声,好一幅“竹筏暮归图”!
小西写于2006年11月10日凌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