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的诊断 和 与鉴别诊断-.ppt
*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一、定义 二、发病机理 三、临床分类 四、病因 五、常见引起眩晕的疾患 六、治疗 一、定义 眩晕是患者对位向(空间定向)的主观体会错误,即运动幻觉。患者无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摇晃或上下升降。 根据各地方言老百姓称“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忽忽悠悠”、“跌跌撞撞”、“脚步不稳”、“像坐轮船、头重脚轻”、“向一边歪”等。 一、定义 按机理和性质分两类: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内耳迷路末梢、半规板中的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中的位置斑、前庭神经及中枢病变引起,表现为旋转、摇晃、移动、站立不稳、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和血压改变。 一、定义 按机理和性质分两类: 假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常由血管和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由眼部疾病引起(如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先天性视力障碍)、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衰、贫血、脑动脉硬化。表现为头昏、头晕头重脚轻等。 三、眩晕的临床分类 (一)周围性眩晕 起病急,常呈发作性,程度重,持续时间自数分钟到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运动幻觉明显,眼震颤程度与眩晕程度一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BP下降,P下降,耳聋耳鸣, 倾斜侧与慢震方向一致。病因常见美尼尔氏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耳咽管阻塞,外耳道耵聍症等。前庭功能试验无反应或者降低。 三、眩晕的临床分类 (二)?? 中枢性眩晕 眩晕较轻,可忍受,发作时间持续数周数月,多有意识不同程度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少,即使有症状,也较轻,常不伴有耳鸣的症状,伴有脑干其他神经受累的表现,延髓脑桥小脑病变的眼球震颤为水平或者水平旋转型,中脑为垂直性震颤,中脑以上病变很少有眼震颤,眼震颤的程度与眩晕的程度不一致,前庭功能试验正常; 其常见的病因是:颅内高压、TIA、脑外伤、小脑病变、第四脑及脑干占位性病变、癫痫。 三、眩晕的临床分类 附: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鉴别表 四、眩晕的病因 (一)?? 前庭周围性病变 1、迷路类 化脓性迷路炎、中毒性迷路炎 2、药物中毒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大伦丁、水杨酸钠、苯中毒、砷中毒、CO中毒,某写头发染料中毒 3、迷路外伤,手术后遗症 4、耳部带状疱疹及前庭神经炎 5、美尼尔氏病及美尼尔氏综合症 6、位置性眩晕 四、眩晕的病因 (二)?? 脑干性病变 1、? 肿瘤 2、? 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 3、? 炎症及变态反应 4、? 脑干外伤、颅底凹陷症 (三)?? 皮质性病变 1、? 颞页肿瘤或局限性炎症、缺血 2、? 癫痫(眩晕性癫痫) 3、? 偏头痛合并症 五、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患 (一)耳部炎症引起的眩晕 多见于中耳炎、乳突炎,累及迷路,共分四型 1、迷路周围炎:轻度眩晕、眼球震颤、乳突部疼痛,可有呕吐和患侧肌力弱,前庭功能正常; 2、局限性迷路炎: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常见的是胆脂瘤侵蚀水平半规管的前壁,引起阵发性的眩晕、恶心、呕吐和眼震 五、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患 3、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和乳突炎,细菌经前庭蜗入侵迷路,可出现神经性耳聋; 4、弥漫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 五、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患 (二) 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 如SM、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大伦丁、水杨酸钠等。硫酸SM损害迷路眩晕多,双氢SM损害耳蜗的多,听觉影响大,个体差异大,敏感者少量即可发病。一般在连续注射3-5周后发生,也可在注射停后几天出现。双侧性眩晕。SM引起的损害常常呈永久性损害。大伦丁停药后即可渐好,SM引起的眩晕、恶心、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常无眼震颤。一般认为每日用量超过 克或肾功能不良者多引起。 五、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患 (三) 位置性眩晕 是指眩晕的发生和头部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如头向左右前后转动时产生眩晕,前庭周围性和中枢性都可以引起位置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病变主要见于内耳的耳 部病变,或外伤、感染、血管堵塞,使前庭器官发生萎缩,患者在最低点时常经数秒的潜伏期发生,眩晕、恶心、呕吐少,眼球震颤、眩晕和眼震颤只持续很短的时间,约数秒,在重复诱发位置时,眼球震颤和眩晕程度减弱,有人称此为“疲劳现象”。 前庭中枢性病变见于后颅凹病变,如肿瘤、蛛网膜炎影响CSF循环或椎A在头位置改变时出现供血不足,临床上头在很多方向位置变化都可以引起眩晕及眼震颤,但症状出现迅速,没有潜伏期,重复试验没有疲劳现象。 这两种眩晕的鉴别诊断除了前面之外,可做位置性眼球震颤诱发试验来鉴别,:做法:1、患者坐于床上,头偏向患侧,使其注意检查者的前额,检查者双手托住患者头部迅速将患者推 程仰卧位,头偏于床位呈45度,使头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