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导论 国际法课件.ppt
国际法 徐检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国际法的名称 古罗马——万民法(jus gentium) (荷兰)格老秀斯——万国法(jus gentium) (英国)边沁——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 (中国)丁韪良——万国公法 翻译(惠顿《国际法原理》) 二、国际法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作用:它是国际上区分合法和非法的标准,是国际上的行为规则,是国家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形式,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确立某种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形式,也是国际裁判的法律依据。 三、国际法的特征 1、国际社会是国际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国际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关系 3、国际法是对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四、国际法的性质 (一)国际法的法律性 1、国际法否定论 17世纪的法学家普芬多夫,从自然法角度否认作为一种法律的国际法的存在; 19世纪的法学家奥斯汀从实在法的角度否认国际法的法律性。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和中世纪国际法的萌芽 二、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 格老秀斯:国际法之父 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 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三、现代国际法 《国际联盟盟约》的签订 国际联盟的建立 巴黎《非战公约》的签订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 一、概述 (一)国际法渊源的概念 1、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法律规范所由形成的方式——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2、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广泛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国际法院的裁决、重要的国际文件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议等----国际法的辅助性渊源。 (二)《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 (三)《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规定 二、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一)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具有缔约能力的国际法主体间以国际法为准而缔结的确立其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普遍性条约——造法性条约 条约 特定性条约——契约性条约 (二)国际习惯 国际习惯是各国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国际习惯法的形成条件: A、物质要件:存在通例(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普遍性、数量上的重复性、方式上的类似性) B、心里条件:法律确信,即通例已为各国接受为法律 北海大陆架案 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它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1963年至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 产生僵局的原因: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原则。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国际法院于1969年2月20日发布其判决。法院在判决中首先拒绝了丹麦和荷兰提出的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原则的观点。法院不否认等距离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这并不足以使某种方法一变而为法律规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