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篇 章 犯罪主体要件 刑法学课件.ppt
第七章 犯罪主体要件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或单位。 2.犯罪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刑事责任能力是一种认识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3.犯罪主体是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1.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某些犯罪要求主体要件,不符合不构成犯罪。放纵走私,主体为海关工作人员 2.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界限;如侵吞单位财务的行为,主体不同,罪名不同。 3.影响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从重处罚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条件 (一)刑事责任年龄 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划分 (1)绝对无责任年龄时期。行为人的年龄不满14周岁的,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无责任年龄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责任年龄时期。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从宽责任年龄时期。对于实施了犯罪并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已满14周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一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王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价值7600元)、现金6000余元。则王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不构成犯罪 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甲(十五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 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 《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 某日,被告人丁某(女,15岁)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过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丁从自行车上摔倒,将李压倒在身下。丁即将李送往医院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时年满七十五周岁,非审判时。 (二)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认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 2.几种“特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1)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醉酒的人。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病理性醉酒,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不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被告人樊国兴因怀疑妻子卫金兰与堂兄樊焦锁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自认为活得不如人,因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1993年2月2日晚,樊国兴两次自杀未遂后,又产生了杀害卫金兰与樊焦锁的恶念,遂于4月凌晨1时许,拿起自家的铁锅盖,将同屋熟睡的卫金兰砸伤。当他去杀害樊焦锁时,又怕惊醒睡在其家中防止他自杀的胞兄樊国喜醒来阻挡,便操起锅盖将樊国喜砸昏,然后从家中拿上斧头窜至樊焦锁家,砸坏樊焦锁住的西窑窗户,并持砖头与樊焦锁互相对砸。樊焦锁欲跑出窑门时,樊国兴用斧头朝樊焦锁的头部、身上乱砍数下。樊焦锁挣扎着跑到樊国兴母亲住的中窑门前,樊国兴上前又朝樊焦锁的左腿上猛砍一斧,最终将樊焦锁砍死。作案后,樊国兴又去跳沟自杀未遂,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