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篇 章 清代服装 大学中国服装史.ppt
领衣 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等区分等级。 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形成高贵的装饰品。 腰带:富者腰带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左右各两个,用以系帨(shuì)、刀、觽、荷包等。 鞋: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梁、扁头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薄筒低,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 首服 暖帽 凉帽 凉帽部位名称图释 顶珠 翎管 翎枝 翎眼 冠帽上的顶珠 翎管 朝珠 荷包 褡裢 褡裢 扇套 朝靴 清代男子服饰分阶层观之,主要为以下三种: 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身穿褂、补服、长裤,脚着靴。 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腰长裤,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草鞋。这种服式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 第三节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末年相同,后来在与满族女子的长期接触之中,不断演变,终于形成清代女子服饰特色。 清代皇太后、皇后的服饰有朝服、吉服冠、龙褂、龙袍、常服等。 一般女子则多穿袄、衫、坎肩、马甲和裙。 戴朝冠、穿朝服的皇后 皇后常服 穿常服的皇太后 大袄 低领镶滚大袄 第七章 清代服装 一 概述 清朝从公元1636年至1911年,共295年的历史,历经12个皇帝。 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 影响清朝时期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一、强硬的改冠易服政策:由于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直对本民族的服装有着特殊的理解。因此,入关后,满族统治者始终坚持其本民族服制,把针对汉族的改冠易服政策作为巩固政权、降服民心的大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性措施和残酷的手段进行推行。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沿途发出告示:“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次年,攻下江南,南方各省略归平定,清廷又历行剃发,令“京城内外咸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 随之而来的是改冠易服。(“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满、汉服饰文化的互为影响与西方文化的渗入:虽然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旧制,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沿用前代(冕服上的十二章纹移至清朝的朝服、衮服、龙袍上,并沿用明代品官服饰的“补子”),此外,在其形制上,由于两族人民接触广泛而频繁,所以其演变过程互为渗透融合。到了19世纪末,随着留学生游历外洋,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引进,服饰也开始出现了一下西式化的现象。 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在手工业中占主要地位,规模宏大,创历史最高水平。一些省份出现了大的纺织厂,各厂之间不断开展竞争,促进了丝纺织绣染的进步。并且清政府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设置了织造衙门,并派遣要员进行掌管,为皇家织造丝绸锦缎。 二 男子服饰 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其中袍与褂为主要礼服,一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高层人士再另加领衣。 皇帝龍袍上的十二章紋特寫 朝服 龙袍展示图 背面 蟒袍 蟒袍 清代男子的便服,也以袍衫为主。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谓之“行装”,不乘骑时将那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纽扣扣上。 穿箭衣、补服,佩披领、挂朝珠、戴暖帽、蹬朝靴的官吏 补服 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 品级 文官补子绣饰 武官补子绣饰 一品 仙鹤 麒麟 二品 锦鸡 狮 三品 孔雀 豹 四品 云雁 虎 五品 白鹇 熊 六品 鹭鸶 彪 七品 鸂鶒 犀牛 八品 鹌鹑 犀牛 九品 练雀 海马 文一品补子——仙鹤 文二品补子——锦鸡 文三品补子——孔雀 文四品补子——云雁 文五品补子——白鹇 文六品补子——鹭鸶 文七品补子——鸂鶒 文八品补子——鹌鹑 文九品补子——练雀 亲王补子——团龙 武四品补子——虎 马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因穿这种服装活动方便,行走快捷,多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