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教程教案.ppt

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教程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教程教案.ppt

2)、史料的综合、考辨、保存:    选择史料的标准是“切于实用”: 写贾谊、晁错、董仲舒时,略其宏论,仅择其切于治国之要者。董仲舒“天人三策”、“限民名田说”;贾谊《治安策》、晁错《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重考辨史料的真伪: 关于东方朔的史料,经过考订,得出了“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汉书·东方朔传》)的结论。 “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故阙焉。”(《汉书·张汤传·赞》) 3)、如实记载历史: 王莽篡权: “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汉书?成帝纪?赞》) 哀帝宠幸董贤: 4)、丰富了典章制度: (1)《汉书》改“书”为“志”。六志承《史记》且内容有所扩大: 礼乐志(礼乐书) 律历志(律历志) 天文志(天官书) 郊祀志(封禅书) 沟洫志(河渠书) 《史记》记事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此后贾让的《治河三策》、白渠、六辅渠的修建等,由《汉书》记载下来。 食货志(平准书) 汉代的代田法、耦犁、产量,《汉书》均有记载。 (2)《汉书》新增四志,即《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和《五行志》: 《刑法志》 开辟了后代史书记载中的法律领域,概述了中国古代刑法(包括兵制)的产生及其历史的发展演变,具体记述了汉代法律的实行状况。 《地理志》 为《汉书》首创,以“地理”名书者,始于班固。 《艺文志》 开创了史书中的学术领域。《汉书?艺文志》主要依刘向、刘歆父子《七略》而创立,故受到后人批评,讥为照抄《七略》。但《艺文志》的体例即是创新,且许多古代典籍目录亦因之保存。 《五行志》 主要反映天人感应,其间也有极富价值的史料。 《汉书·地理志》: 东汉以前没有以“地理”命名的著作。 《汉书?地理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转录《禹贡》和《周礼?职方》;第二部分记分野,即各地区的特点及历史情况。第二部分赋“地理”以新义,以介绍政治区划、疆域为主,以介绍山川为次。这部分记有西汉末年103郡、1587县(包括道、邑、侯国)的建置,以及户口、山川、物产名胜等 《汉书·五行志》中的重要史料:    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沛郡铁官铸铁,发生爆炸,“隆隆如雷声,又如鼓音,工十三人惊走。音止,还视地,地陷数尺,炉分为十。” (3)改《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为《汉书?百官公卿表》:   表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序”,相当于后世史书中的“职官志”,简要介绍了西汉(其间亦追溯至秦)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此序价值极高,对于后人了解其时的官名及各官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世史书中的“百官志”、“职官志”,实源于此序。   《汉书》“十志”及《百官公卿表》对后代影响很大,此后所出各正史均承而袭之;且书志的发展还最终导致了“典制体”于唐时的出现和其后的繁荣。 4、《汉书》的指导思想 1)、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 (以史料证明汉室“天命”) 东汉时期谶纬学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强华献《赤伏符》,上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的隐语。记光武出生“有赤光照室中”、“此兆吉不可言”。从此谶纬神学浸透学术各个领域。因此在《汉书》中,班固也极力地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 君权神圣和神授: 董仲舒《保位权》:“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 班彪《王命论》:“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汉书·叙传》) 《汉书?天文志》:“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 在《汉书.高帝纪》中,他编造了汉绍尧运的世系,断定汉代的刘氏是尧的后人,“汉承尧运”“伐秦继周”。极力说明汉皇朝得“天之正统”,进而说明皇权和神权的一致性。从而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历史化。在本纪、列传中都记有灾异,大谈天人之道。 《汉书·天文志》详细记载了秦楚以来天变对人事的验证。强调“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司马迁见古书102种。多方搜集史料: 史料的来源:A、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据金建德《司马迁所见书考》云,当有80余种。 阅读皇家所藏的图书档案(大量“计书”)司马迁所云:”紬石室金匮之书”,其中包括秦残留的文书档案及汉初封王、侯的策命盟誓等。 采择金石、文物、图象及建筑资料。 以《泰山石刻》、《琅邪石刻》、《之罘石刻》等入《秦始皇本纪》。 游历访问、实地调查得来的材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