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章 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ppt
a) 作用下的闭环系统 b)偏差信号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图2.50 闭环系统图 3. 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为研究干扰对系统的影响,需要求出以 作为输入,与 输出 之间的传递函数。这时,令 ,则图2.49简 化为图2.51a。由图可得 称 为在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简称干扰传递函数。 而系统在扰动作用下所引起的输出为 同理,扰动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称干扰偏差传递函数, 用 表示。以 作为输入, 作为输出的方框图, 如图2.51b所示。由图可得 (2.85) ?(2.86) (2.87) 2. 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建立系统方框图的步骤 (1)建立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列写方程时,应特别注 意明确信号的因果关系,即分清元件方程的自变量(输入量)、因 变量(输出量)。 ??? (2)对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绘出相应的方 框图,为便于绘制,一般规定原因(输入)项写在方程等式右侧, 结果(输出)项写在等式左侧。 ??? (3)按照信号在系统中传递、变换的过程,依次将各元部件 的方框图连接起来(同一变量的信号通路连接在一起),系统输入 量置于左端,输出量置于右端,便得到系统的方框图。 下面举例说明系统方框图的绘制。 图2.29所示为无源 电路网络 。设输入端电压 、输 出端电压 分别为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 从电容 充电过程可知,输入端施加电压 后,在电阻 上将有压降,从 而产生电流 , 因此对电阻 而 言, 是因, 是果。 流经电容 后,电容两端才 有电压 ,即 对于电容 来说, 是因, 是果。由于 的存在,将使电阻上的压降减 小,从而使 减小,当 等于 时, 等于零,系统达到稳态。 根据上述讨论,依据基尔霍夫定律,系统的因果方程组为 图2.29 电网络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两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为清楚起见,还可表示 成 根据上两式,按其正确 的因果关系,绘得相应 的方框单元,如图2.30所示。 最后将各方框单元按信号传递关系正确连接起来,可得图2.31所 示的系统方框图。 图2.30 电网络方框单元 图2.32所示 为一机械系统。 设作用力 、 位移 分别 为系统的输入量、 输出量。 外力 的作用 使 产生速度并有位移 , 的速度和位移分别使阻尼 器和弹簧产生粘性阻尼力 和弹性力 。 、 一方面作用于质量块 ,使 之产生速度并有位移 ? ; 另一方面,依牛顿第三定律, 有反馈作用于 ,从而影响 图2.31 电网络系统方框图 图2.32 机械系统 到力 的作用效果。 位移 的结果是使弹簧 产生弹 性力 ,它反作用于 上。 根据以上分析,按牛顿定律, 系统方程组为 上面的方程中,等式右边包含了 原因项,等式左侧包含着结果项 (各元件的输出)。 图2.33?机械系统方框单元 对系统方程组进行拉氏变换,得 各方程对应的方框单元如图2.33所示。然后将各单元方框图 按信号传递顺序及关系连接起来,如图2.34所示,即得到该系统 的方框图。 图2.35所示为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在此系统中, 、 分别为电枢绕组的电阻和电感; 为电枢电流; 为磁场励磁电 流; 为加到电枢上的电压,而 为电枢中的反电动势; 为 图2.34 机械系统方框图 图2.35 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 电动机轴的角位移; 为电动机产生的转矩,而 为负载转 矩; 、 则分别为电动机和负载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 惯量和粘性阻尼系数。 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