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pptVIP

第六篇 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篇 章  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编辑出版史课件.ppt

四 统治者重视出版事业并严格管理 第二节 宋代的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 一 宋代的图书编撰机构 1 崇文院及三馆 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之后更名为崇文院。 2 秘书监及著作局、太史院、会要所 二 北宋政府的校书编目活动 1校勘四部典籍 经部:《五经正义》《七经义疏》《经典释文》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 对于这十三部儒家的经传,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 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如下:《周易》 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 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春秋左氏传》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孟子》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尔雅》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宋代封建统治者把《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后,又以《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合,称《四书》,教授儒生。 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从此《四书》便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标准读本了。 宋代经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指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简称“理学”。 由于宋儒认为这种理学是由孔子传给子思、子思再传给孟子的,而他们自己则是继承了孔孟的道统,于是又称之为“道学”。 宋朝的理学家们大讲“存天理、弃人欲”,强调三纲五常,标榜自己是儒学的正统。其实所谓理学,不过是把先秦的思孟学派、汉代的公羊学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等思想糅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儒家天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周敦颐、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朱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 他认为“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因此“理”也就是“天”、“上帝”。他又把理同天命联系起来了。 朱熹还把所谓永恒的理引申到封建道德范畴中来,借以大肆宣扬封建的“三纲五常”思想。 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 朱熹把这些封建伦常说成是天理,是先天就有的。 朱熹还进而把天理同人性、人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具有封建的伦常是人的本性,因此人应该是善良的。有的人所以有“不善”的表现,是由于被人的欲望所蒙蔽。因此人们必须放弃私欲,服从天理。朱熹于是提出“存天理,弃人欲”的号召,要求人们都必须遵守封建伦理纲常,听命于封建统治。 朱熹运用这些理学思想去阐释儒家经典,著作除《四书章句集注》外,还有《周易本义》、《诗集传》等,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史部: 子集医书: 校雠日课与条例 整理编目 三 图书编纂的重要成果 1宋初四部大书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遴选历代众人之文粹为一书,以为文章轨范,是为总集。自昭明太子《文选》以降,形成了传统,历有巨帙。宋代编制总集始自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九月太宗下令编辑的《文苑英华》一千卷。 《文苑英华》可以看成是《文选》的续作。《文选》收文起于先秦,迄于南朝梁初。 《文苑英华》收文则起自南朝梁末,迄于唐末五代。但由于这部书选文历史跨度大,驾驭困难;加之“右文”政策的急需,仓促上马,急于求成,导致类分失调,体例驳杂,标准不一。这是宋代官修四部大书中最不成功的一部。 《册府元龟》 2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司马光等奉救编撰。 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编成了一个大事年表,名曰《历年图》,时间断限与后来的《资治通鉴》同。在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写成《通志》八卷,记战国至秦二世几百年的史事。进呈后,颇得英宗赏识,于是受命再编《历代君臣事迹》,并在崇文院设局,任其选用刘邠、刘恕、范祖禹等精通史学者,共襄其事。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驾崩,神宗即位,司马光又将续写的部分进呈,同样得到神宗的赏识,并为其撰写御制序,且以其书“鉴于往事,有资于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