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内涵之分判比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墨内涵之分判比较

第五章 儒墨內涵之分判比較 第五章 儒墨內涵之分判比較 純甫捍衛儒學文化 ,除前述經學與史學方面可見其用心外 ,更可以從 《非墨 十說》一書 ,來瞭解對抗新文化運動所付諸的實際努力 。關於 《非墨十說》一書 的撰作 ,起因於清中葉之後 ,西學東進對傳統文化帶來的衝擊 ,有些學者喪失了 自信 ,誤以為墨學思想與西學相合 ,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於是大加倡導 ,純甫認 為如此勢必撼動傳統儒學地位 ,危害無窮 ,所以在該書 〈序文 〉中提到 : 有清中葉以來 ,海禁大開 ,耶蘇教言與泰西幾何光重論理諸學說 ,洋溢中 夏 ,多與墨氏暗合 。世徒震其利民用 ,致富強 ,遂欲借助於墨子 ,謂中國 二千餘年前 ,亦有此絕學焉 。畢沅 、孫星衍倡之於前 ,俞樾 、孫詒讓和之 於後 ,至今日而極熾 ,幾幾乎將取魯聖而代之矣 。然其尚利任力之說 ,與 西學同旨歸 ,人皆惡用 。世風日薄 ,西洋晚近新學乘之 。行見削足就履 , 而亂世相續也 。蓋以出言一差 ,流弊自大 ,本意亦隨之而渙 。則反響所屆 , 1 貽誤無窮 ,吾人奮而抵排 ,自不能因其為前賢而遂斂手也 。 這是他所以研治墨學的動機 ,表現出他對於儒家的捍衛立場 ,大有復興傳統文化 的氣魄 。 至於刺激純甫此書的發表 ,則是由於大正年間逐漸興起的墨學復興運動 。在 2 昭和 5 年 (西元 1930 年 ),黃純青在 《臺灣新聞》中連載了 「孔墨並尊論 」 , 1 《張純甫全集 》第四冊 「文集 」,《非墨十說 》,頁 124 。案 :純甫稱當時之基督教作 「耶蘇教 」, 有時亦寫作 「耶穌教 」。 2 目前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所收藏的 《臺灣新聞 》微捲係自西元 1940 年起 ,因此無法查考此文 之內容原貌 ,此資料缺漏之情形 ,在翁聖峰 〈試論連雅堂的 「墨子觀 」及其相關問題 〉(《臺 灣文獻》第 45 卷第 3 期 ,西元 1994 年 9 月)一文當中即曾做過相同的查考 ,經筆者之查證亦 無法得見其原貌 。 93 張純甫儒學思想研究 引起了臺灣學界的軒然大波 ,因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 ,長期處於獨尊的地 位 ,如今部分學者主張復興墨家學說以替代儒家 ,自然掀起了臺灣學界一陣討論 「墨學 」的熱潮 。同年 ,純甫在 《臺灣日日新報》先後發表 〈墨子非墨家之祖說 〉 3 暨 〈墨子害死親兄說 〉 、〈儒墨相非果始於墨翟父子兄弟說— — 復連雅堂氏書 〉 4 ,分別回應黃純青 、顏笏山和連雅堂之論 。隨即 ,於 7 月 31 日至8 月 26 日之 5 間陸續發表 《非墨十說》,以總結對墨子學說看法 。書中針對儒墨兩家內涵進行 比較 ,強調儒家在兩千年前已被廣泛接受並傳至於今 ,有其不可撼動的價值 。因 此 ,本章即分別從 「對墨家思想的檢討 」、「對儒墨內涵的比較與分析 」以及 「對 時人墨學主張的回應與檢討」三節來分析純甫他的治墨心得與儒家本位的態度 。 第一節 對墨家思想的檢討 張純甫既不滿於墨學再興思潮 ,在 《非墨十說》一書中 ,提出了 「非利說 」、 「非非命說 」、「非非樂說 」、「非非禮說 」、「非非儒說 」以及 「非非說 」等六說批 判墨家學說 ;其次 ,也針對墨學本身的矛盾加以批駁 ,提出了 「墨子非兼愛說 」、 「墨子非非攻說 」、「墨子非務本說 」三說 ;更指出其立論的用意是 「非墨所以愛 墨 」;另外 ,又附錄了 「墨子非墨家之祖說 」、「墨子殺其兄之說 」與 「儒墨相非 果始於墨翟父子兄弟說— — 復連雅堂氏書 」三篇文章 ,嘗試從史料中來考證眾說 紛紜的墨學源流問題 ,使其墨學研究的範疇更具全面性 。 3 見 《臺灣日日新報 》,西元 1930 年 6 月 24 日 ,或 《張純甫全集》第四冊 「文集 」,《非墨十說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