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列夫托尔斯泰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利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全面揭示了广袤无垠的宇宙。 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 第1页/共26页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第2页/共26页 3、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 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作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第3页/共26页 第一部分在描述托尔斯泰的外貌时,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脸庞多毛”比喻成“植被多于空地” 2、长髯遮覆盖了脸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黝黑脸膛”比喻成“皱似树皮” 3、宽约一尺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眉毛”比喻成“树根” 4、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鬈发”比喻成“泡沫” 5、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 6、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胡子”比喻成“白浪” 第4页/共26页 7、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 小眼睛上方的 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眼睛”喻成“小窗” “ 额头”喻成“树柴” “枝条扎成 的村舍外墙” 8、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 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鼻子”喻成“狮子鼻” “打塌的样子” 9、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面 “胡须”喻成“黑貂皮面具” 第5页/共26页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 眼睛里蕴涵着丰富的感情; 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第6页/共26页 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1、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在人类最富感情的一对双眼,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 情”;—— 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 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第7页/共26页 眼光犀利:目光犀利,无法躲避 粲然笑意,蕴涵丰富 探照灯光,照亮灵魂 热量纯度,注视上帝 寒光四射,直戳要害 看清真相,看透本质 第8页/共26页 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对塑造人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他脸相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作用:使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 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 象。 第9页/共26页 第三课 我的第一本书 一、给红色字正音 幽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