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外交》优质课件(共36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外交》优质课件(共36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外交》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3.“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明确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出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会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席位:联合国 走向正常:中美、中日 外交建树:新时期 ① ② ③ ⑤ 新中国历届外交部长 ⑥ ⑦ ⑧ ⑨ 周恩来 (1949-1958) ④ 陈毅 (1958-1972)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吴学谦 (1982-1988) 钱其琛 (1988-1998) 唐家璇 (1998-2003)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2007-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其要点: ① 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 新中国必须彻底与旧外交决裂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争取主动,要有独立精神,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背景:两大阵营的对峙 2.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方针:三大方针 4.成就:第一次建交热潮 1.目的:同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关系 2.过程:出访印度和缅甸时提出 3.内容:五项原则 4.意义:外交成熟、基本原则、国际准则 1.日内瓦会议 2.万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则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探究: 两个“新”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政策迥然不同,为什么?给你什么启示? 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中国仍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独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启示: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独立的国家主权,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确定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与苏等17国建交 提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1、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和激烈斗争 1.新中国开展外交的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