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一、宋代“重文”的文教政策 (一) 进一步抬高文人的政治地位 宋太祖 (二) 尊孔崇儒 加谥孔子为 “至圣文宣王”,撰写《崇儒术论》 (三) 重视佛道 作《崇释论》;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二、宋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 1、庆历兴学 宋神宗庆历年间 范仲淹主持 内容有三项: ⑴令州县立学,应试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曾应试者也需在学一百日。 ⑵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⑶改革太学 。 太学中推广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 制度。 2、熙宁兴学 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主持 兴学的主要内容: ⑴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⑵整顿地方官学; ⑶颁布《三经新义》 ; ⑷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 ⑸改革科举制度。 3、崇宁兴学 宋徽宗崇宁年间 蔡京主持 主要内容: ⑴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⑵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⑶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⑷恢复设立医学、算学、书学,创立画学等专科学校; ⑸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二)北宋的教育制度 1、中央官学 按隶属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由国子监管辖,有国子学、太学、辟雍、武学、律学、广文馆、四门学。 第二类是由中央各局管辖的学校,有医学、算学、书学、画学。 第三类是专为教育宗室子孙而设立的贵胄学校,主要有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 2. 地方官学 宋代地方学校仅有两种:即由州或府、军、监设立的,称州学或府学、军学、监学; 由县设立的称县学。 宋代地方学校比唐代有所改进,主要有: ⑴设置主管地方教育行政长官——各路提举学事司; ⑵普遍实行“三舍法”; ⑶拨给学田,保障经费; ⑷创立了分斋教学制度。 第二节 元代的教育 一、元代“汉化”的教育政策 (一) 尊孔崇儒 武宗时加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令地方长官利用孔庙 进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通过祭孔,加强社会教育。 (二)尊崇理学 广泛收集伊洛诸学,并建太极书院和“周子祠”以纪念理学鼻祖周敦颐。 令蒙古国子生学习程朱理学 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出题,以朱熹的注解为准。 二、元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中央官学 1、国子学 这是专门学习汉文化的学校。创立于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招收七品以上朝官子孙及卫士子弟。元代的国子学实行“升斋等第法”和“积分法”。 2、 蒙古国子学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在京师立蒙古国子学。主要教授译成蒙文的《通鉴节要》,学生学成精通者,量授官职。 3、回回国子学 这是专门学习亦斯替非文字(波斯文)的学校。 (二)地方官学 1.儒学系统的学校 按行政区划在地方上建立了路学、府学、州学、县学。 江南诸路及各县内设立小学。 除此之外,建有社学。 社学: 元代至元23年,颁令各路,劝农立社,凡县属村庄50家为一社,每社建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社学制度对明清地方教育有深刻影响。 2.专门学校 诸路蒙古字学 诸路医学 诸路阴阳学 阴阳学: 元代至元28年创设,隶属于司天台,所学为天文、术数等科。学有成就者录于司天台就职。在地方上设立培养天文、历算 人才的学校,这是元朝的创新,对后来的明朝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朱熹和理学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亲自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拟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一生还编撰了许多教材,如《近思录》、《小学》、《四书章句集注》等。 朱 熹 考亭书院 四书集注 从世界观上划分,理学分为两派:陆王派(主观唯心主义)和程朱派(客观唯心主义) 。 从地域上划分,理学分为四派:濂学、洛学、关学、闽学。 朱熹在理学道统中的地位: 二程 杨时(龟山) 罗从彦 李侗 朱熹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论 (一)人性论 “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具体物质但是“理”必须借助于“气”而派生万物。 他认为,作为人性,由于“理”和“气”的作用,使人性分为两种:“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 (二)教育作用 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气质”。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这种善性就是本然之性。本然之性是自然合于天理的,“性即理也”,然而每个人又都受“气质”的偏蔽,使其本然之性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