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ppt课件
44.第六类由于种类各异,我们把他们全部归为其他,具体有… 44.我们在临床上使用这6类药品时,医护人员需提高警惕性,严格核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若遇医嘱不清或药品由疑问时,一定要检查清楚再执行。之后我们也会把高危药品目录挂在院内网站上,各科室可下载,复习一下目录,知晓情况。在平日的工作中,遇到不确定的,也可咨询药房。宁可多通电话,也尽量避免发生差错。 随着每年差错情况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反馈,具体情况,我们的高危药品目录只会增加,请大家多加关注。 46.对高危药品管理,中国药学会推荐对高危药品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根据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风险程度,共分为ABC三级,A级是塔尖,代表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B级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位于塔底,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出现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ABC三级的分类并无明确的界定,各医院可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用药情况进行分级管理。我院暂时也没有严格要求必须按三级管理,只是先执行高危药品管理。 47.在对高危药品进行贮存保管时,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或区域,单独存放,远离其他普通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而且要遵循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48.医师在使用高危药品时…… 49.药师…… 50.护士在使用时…… 护士到床边给患者用药时,需核对患者姓名、手腕带,确认药名、药物剂量和浓度、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对患者进行高危药品注意事项的交代和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用药后要勤巡视,并及时记录。 51.这里我特别强调以下,以下五类护士不得独立使用高危药品 53-54.护理部、药品调剂科定期对各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与护理质量分数挂钩。各护理单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医院需要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的高危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对于首次使用的高危药品,护理单元需对此药品进行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55.对于高危药品,我们要严格管理,归类集中,标识醒目,规范使用,谨慎调剂。 好啦,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高危药品的概念、特点、标识、以及它的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么 95.我们都知道,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只有加强病区药品的安全管理,才会提高患者用药安全,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病区药品管理,更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并将其深入到用药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目的。 96.今天我们介绍了高危、易混、急救等备用药品的目录、使用、管理等方面,希望咱们共同努力,把这次共同学习的材料学好、落实好。谢谢。 8.案例4:这个案例发生在某三甲医院的急诊室,护士在抢救低血糖昏迷病人考虑酮症酸中毒时,本来是纠酸要输碳酸氢钠注射液,结果输成了氯化钾,我们都知道,氯化钾使用过量或给药速度过快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心脏停搏。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 发生这起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药品的摆放位置相邻,又都是10ml,两个药又没有醒目标识区别,急诊抢救患者时比较繁忙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导致使用了错误的药品。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大家,在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仔细核对清楚后,再给病人用药。 这些类似的案例尽管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造成的严重程度不及这几个典型案例而已,因此我们作为病患的“再生父母”,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在工作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类似案例或悲剧的发生。 6.案例2:这个案例是一名吉他手,在治疗偏头痛时,护士将异丙嗪注入到动脉中,结果导致年纪轻轻的吉他手不得不两次截肢。这也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导致异丙嗪的给药途径错误。本来应该稀释后静脉注射,结果输注到动脉里,导致患者致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 我们知道,异丙嗪是H1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抗过敏、镇静、晕动病、恶心、呕吐等。异丙嗪注射液的说明书中推荐最佳给药途径为深层肌肉注射,或者在特殊紧急情况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由于异丙嗪注射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血管内皮、周围组织有高度腐蚀性,应特别注意避免静脉外渗漏或误插入动脉。药物警戒快讯2010年第1期中详细介绍了有关《美国FDA警告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致严重组织损伤》的信息,提醒医护人员使用异丙嗪注射液时需特别注意。 给予异丙嗪过程中要警惕出现注射部位组织损伤,具体体征和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灼热或疼痛、静脉炎、肿胀和气泡,一旦患者主诉疼痛,应立即停止输注。 我们可以看出案例1、2都是由于给药途径错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