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1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原因: 内容: 结果: 特点: (1)背景: ①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 (2)运动: “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3)结果: 英国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 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原因: 1、二战期间英国为取得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2、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次历史巨变 三位伟大人物 三个理论成果 复习课标: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1、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①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 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 ③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④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临时大总统 ⑤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 为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那些斗争? 1)二次革命(1913年) 原因、结果 2)护国运动(1915年) 原因、结果 3)两次护法运动---- (1917年、1920年) 原因、结果、认识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 反对段祺瑞独裁专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破坏民主共和 3、孙中山晚年又如何进行民主革命? 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提出新三民主义,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2.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3.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 C. 兴中会的成立 D.在广州行医失败 4.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孙中山提倡的 B.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 C.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了反帝要求 5.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C.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争 D.维新与守旧之争 试概括1894—1911年,1912—1922年,1923—1925年三个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的主题及其革命活动,并指出孙中山对20C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大贡献。扼要分析孙中山最终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主要原因。 1、1894—1911年: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12—1922年:维护民主共和,反对独裁统治 3、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最大贡献: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失败原因:封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人民群众尚未完全觉醒。 〖拓展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铜产融2025年度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销售管理(第6版)建立销售渠道.ppt VIP
- 1.2《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pptx
- 2022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之会诊制度培训(精华版).ppt VIP
- 基于BIM的EPC项目管理应用研究.pdf VIP
- 法说西游记(湖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205730816).pdf VIP
- 2024年医师麻精药品处方权暨药师调剂资格考核试题.docx VIP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进指南(TCAQ10208-2024).docx
-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ppt VIP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