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柱腰段解剖课
脊柱腰段的相关解剖 宁波明州医院 骨科 * 一、腰椎的形态结构 * 腰椎的椎弓根 椎弓根:伸向后外。 椎上切迹:较小,其矢径自腰1向下逐渐变小。 椎下切迹:较大,其矢径差异不大。 在腰椎侧位X线像上,根据椎上切迹矢径的大小,可大致估计侧隐窝的宽窄,但其数值略大。 * 腰椎的椎弓板 椎弓板:较厚,略向后下倾斜。如椎弓板厚度超过8mm,可视为增厚。 两侧椎弓板会合成椎弓板的夹角:腰1为83.0o,腰2为85.1o,腰3为89.6o,腰4为86.4o,腰5为85.0o。角度越小,可影响椎管的狭窄程度。 * 腰椎的关节突 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关节面向内。 下关节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发出,关节面向外。 峡部:腰椎上、下关节突间部。如此部断裂,称峡部不连。 关节突面的方位:为矢状位,但向下逐渐变为斜位,至第5腰椎几乎呈冠状位 关节突面的倾斜度(与矢状面的夹角): 右侧 左侧 上关节面 48.2o 49.6o 下关节面 46.6o 49.7o * 腰椎的横突 组成:在发生上由肋部和横突部愈合而成,其前部为肋部。 横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会合处向外突出。第5腰椎横突由椎弓根与椎体连接处发出。 长度:第3腰椎横突最长,其次为第2、4腰椎横突,第5腰椎横突最短。 附着的肌肉:相邻横突之间为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间为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和腰方肌,横突背侧有竖脊肌,第2腰椎前有膈肌。 乳突:为上关节突后缘的卵圆形隆起。 副突:为横突根部的后下侧的小结节。 乳副突间沟(57.0%)、乳副突间切迹(34.6%)、 乳副突间孔或管(8.4%)。 * 棘间韧带的厚度 腰1~2 6mm(5~7mm ) 腰2~3 8mm(6~11mm ) 腰3~4 10mm(4~15mm ) 腰4~5 11.7mm(4~18mm) 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 it udinal Lingament,OPLL) CT与MRI显示,腰椎OPLL的厚度差距较大,所造成的狭窄程度并不完全与临床症状平行。如有的厚度达16mm,椎管如同细月牙形,使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但症状不严重,而有的OPLL较薄但症状明显。 根据后纵韧带骨化(O)、椎管矢径(A)及椎管横径(S),可测定颈椎椎管狭窄率,在矢状面为O/ AX100。在横切面为O/ S X100。 在下部颈椎椎管,若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30%以上时,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在腰椎,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的30%以上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作为手术治疗的参考标准。 * 刘正津 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 * 黄 韧 带 由薄而坚韧的黄色弹性纤维构成。 在上附着于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面,向外至同一椎骨的下关节突的根部,直至横突根部;在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前上缘的关节囊;彼此呈叠瓦状排列。 屈曲时,可使相邻椎弓板稍分开,黄韧带紧张;过伸时可稍缩短,但不皱折突入椎管。 外伤或其它原因,黄韧带变厚(可达8~16mm)为纤维组织,失去正常柔软并能折叠,可引起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通常易发生在第4、5腰椎椎弓板之间。 * 横突间韧带 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作腱弓排列保护脊神经后支及血管。 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厚。 在上腰椎横突间隙外侧部发育不良,为薄的筋膜层;在下两个腰椎横突间隙,参与构成髂腰韧带;在腰5与骶1间,为髂腰韧带的腰骶部。 * 椎间盘 上、下软骨终板:大小和形态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可承受压力,防止椎体因压力发生吸收,并在渗透压下水分可扩散至无血管的纤维环。 纤维环:为呈同心层排列的纤维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30度~60度),并借粘合质相连。其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约宽一倍(颈椎纤维环后部较前部厚);后部窄,层次少,纤维近平行;最内层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 髓核:为富有弹韧性的半流体的胶状物质(85%的水分和退化的脊索残余),其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纤维变粗)。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偏后(颈椎椎间盘的髓核多在中部稍前)。其形状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60%,但可随外界的压力改变其位置及形状。 * 腰椎椎间盘的厚度 * 椎间盘的血液供应 胎儿时期和幼儿:有起自背内侧椎体动脉的轴向椎间盘动脉,邻近脊索。 发生中椎间盘:有背侧、腹侧和轴向椎间盘动脉供应,并在透明软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