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与建立教学新常规.pdfVIP

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与建立教学新常规.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附 录 《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与建立教学新常规》 课题成果鉴定书 《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与建立教学新常规实验与研究》系山东省 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鉴定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组提供的所有鉴定材料,听取了课题组的工 作报告和研究报告,考察了实验学校,听了实验教师的汇报课,经过全 面认真的评议,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一、该课题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缺乏基本的课堂教学操作规范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研究的 理论成果,立题研究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新的教学常规。选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该课题研究理论基础扎实,目标明确。从学习教育理论到构建 教学模式、从区域实验验证到全市普及推广,采取行政领导、科研人员 和广大教师三结合的研究形式,整个研究过程组织得当,方法合理。 三、该课题立足于素质教育,在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大幅度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广泛普及,形成 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效机制。 2.课堂教学模式的系统构建和教学新常规的建立,使教师们掌握了 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促进了教师群体素质优化。 3.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1996年小学及格率和优秀 率分别达到96%和74%,比实验前的1992年分别提高了 11和 14个百 分点;初中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3%和68%,比1992年分别提高 了18和23个百分点。 四、该课题研究在教学理论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根据科学性、 实用性、优效性的原则,构建了包含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操作 程序、实现条件等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各学科各课型教学模式体系。 五、建议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研究,完善中小学各 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研究成果丰硕、独成体 系,在省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科化研究方 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同意该课题通过鉴 定,并建议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使之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 1998年4月22日 前 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重 视,也取得了累累成果。但多重在理论方面,联系教学实际不够,操作 性不强;重在宏观方面,具体研究不够,针对性不强。因而在推广普及 过程中有一定阻力和困难,教育效益不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口 市教研室提出了《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与建立教学新常规实验与研究》 课题(以下简称《模式·常规》),1992年立题,1993年6月被批准为 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模式·常规》课题组为课堂教学模式确定的概念为:课堂教学模 式,即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相 对稳定的各种类型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办法的策略体系。实验研究的主 要内容是:依据目标教学理论和“教学有法”思想,从素质教育的需要 出发,构建学科领域内各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即学 科课堂教学模式。一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和反映这种类型教 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常规》课题旨在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辩证原则, 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着眼于构建学科领域内各种课型 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一致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科学性与可行性有机 结合,力求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有所突破,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有所创 新。同时采取行政的、业务的管理手段,及时地推广到课堂教学的实践 中去,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的教学常规。 《模式·常规》课题组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实验方案”,坚持“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组织全市 100多名中小学 骨干教师在全面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 经验,广泛收集、整理、加工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到1995年底,小学、 中学按学科分课型共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100多个,“模式”体系已初步 形成。并

文档评论(0)

y070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