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探索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研究.pptVIP

夏文化探索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文化探索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研究(纲要) 李伯谦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一.夏文化探索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研究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问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文明演进的过程,又关系到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标志、时间和特点。根据司马迁《史记》和其他先秦文献记载,商朝之前有一个夏朝。商朝的历史,已经由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青铜器、商王陵墓和大型宫殿基址的发现以及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主要遗迹的出土得到证实。商朝是一个文明程度有较高发展的国家,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那么,早于商朝的夏朝它究竟存在不存在,它是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国家,它留下了哪些遗迹和遗物,夏文化的面貌如何?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研究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问题。 二.夏文化探索课题提出的背景 1.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三皇五帝到于今”的大一统古史观 2.以顾颉刚和《古史辨》为代表的疑古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古史观的破坏 3.走考古学之路重建中国上古史任务的提出 三.夏文化探索的历程 1.徐中舒“仰韶文化为夏文化说” (《再论小屯与仰韶》,《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1931年) 2.范文澜“龙山文化是夏文化说” (《中国通史简编》第13页,1947年。) 3.安志敏、佟柱臣、安金槐、吴汝祚、李仰松等人主张的“河南龙山文化为夏文化说” 4.李学勤提出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冈商文化之间的洛达庙类型很可能是夏代的遗存 5.1959年徐旭生领导的夏墟调查揭开了新的夏文化探索的序幕·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6.1977年第一次夏文化 讨论会——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的召开·夏鼐提出“夏文化”的定义 7. 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对夏文化研究的推进 8.1986年二里头文化为“少康中兴”以后夏文化说的提出 9.“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夏文化研究 10.河南新密新砦遗址的正式发掘及其意义 1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龙山大城的发现与“禹都阳城”地望的 研究 四.从考古学上探索夏文化的途径和办法 1.年代 作为探索夏文化对象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要和根据文献推定的夏朝存在的年代基本相当 2.地域 作为探索夏文化对象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要和根据文献推定的夏时期夏族活动的地域基本一致 3.文化特征 作为探索夏文化对象的考古学文化要有与同时期周邻考古学文化不同的特征,并与文献记载的夏族的某些习俗有关联 4.文化关系 作为探索夏文化对象的考古学文化,其与同时期周邻诸考古学文化的关系要和文献记载的夏族与其他族的关系有一致之处 五.何种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 从以上四个标准判断: 1.仰韶文化不是夏文化 2.山东龙山文化不是夏文化 3.陶寺文化不是夏文化 4.河南龙山文化后冈类型不是夏文化 5.河南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不是夏文化 6.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不是夏文化 7.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晚期为早期夏文化 8.以新密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新砦文化是后羿代夏时期的夏文化。 9.二里头文化是“少康中兴”至桀时期的夏文化。 六.夏文化的遗迹和遗物 1.城址 (1)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禹居阳城”之阳城 (2)新密新砦龙山—新砦期城址——“启居黄台”之黄台 (3)偃师二里头遗址之宫城遗址 (4)郑州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 2.宫殿基址 (1)新砦遗址宫殿基址 (2)二里头遗址1、2号宫殿基址 3.墓葬 二里头遗址M3及 随葬的绿松石龙形器 4.青铜器:爵、斝、盉、鼎、牌饰、铃、钺、戚、戈、刀等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斝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盉和铜鼎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铃和铜钺 5.玉器:戈、钺、斧、柄形器、牙璋、刀、琮、璧等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戈和玉钺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斧和玉柄形器 新砦遗址出土玉璋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牙璋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刀 新砦遗址出土的新砦文化陶器 巩义花地嘴遗址出土新砦文化彩绘陶瓮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爵和陶角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鼎和陶盉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 7.刻符和文字 七.从二里头文化看夏代社会 1.明显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 2.政治中心与王权 3.常备军 4.艺术、宗教与文字 附:参考书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 2.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3.殷玮璋:《二里头文化探讨》,《考古》1975年4期;又见《夏文化论文选集》,河南考古学会、河南博物馆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4.李仰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