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学层面上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
经济学层面上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
摘 要: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这四十概念被相继引入经济学研究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四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规范是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砚的基础,信任是除曲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信用是商业交易的前提,是维系社会经济正常关系的纽带,而征信是对受信人信用状况的一个全面了解和高度概括,据此建立的奖惩机制能为良好的社会信用状态形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道德;信任;信用;征信
中田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12006)03-0015―07
一、经济学中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概念的引入
道德是一个综合概念,它隶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发生作用的集中渠道。道德哲学涵盖了伦理学、宗教、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不同学科,而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更是存在于道德哲学之中,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是从道德哲学的研究转向经济学研究的。他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有一个“道德人”假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同情心,会把别人的痛苦、灾难视做自己的,并伸出援助之手,在道德上追求高尚。他指出经济活动是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之上,如果离开这些习惯和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由此将道德引入了经济学研究。随后他又在1776午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人”假设,把人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经济人,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此后经济学从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
信任(Trust)也是一个综合概念,在英语中包含了信赖(Reliability)、信用(Credibility)、责任(Re-sponsibility)等涵义。在哲学、政治学、社会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这一问题。社会学家认为信任是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从而将信任??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和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信念、一种相信其他人能够进行合作行为的期盼。心理学家则认为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心理准备,即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对方对自己做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信任作为经济学的概念并不久远,虽然早在1759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关于公正、警察、税收和军队的演讲》中就提到过信任问题,但其后经济学家们一直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信任问题才逐渐成为受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包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2]
良好的信任从哪里来?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大的争议,他们各自为政地做着自己的概括。Zuker认为信任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信任:(1)经验信任,这种信任的基础是过去长期的交往与交易;(2)特征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群体及群体规范,如家族、某种宗教,或某个特定的社会团体;(3)制度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对制度的依赖。Sako研究了企业采购和销售活动中的信任关系,提出了合同信任、能力信任和信誉信任的概念:(1)合同信任来源于对对方道德水准的依赖,并相信对方会信守协议;(2)能力信任是对对方的能力和技能的信任,即根据合同完成交易能力对对方进行评价;(3)信誉信任是对对方会不会、愿不愿意履行协议的看法,这主要取决于对方在社会上的信誉。Wiliamson将信任分为三种:(1)计算的信任,即认为信任是当一个行动者预期在受另一行动者的损害时其收益为正的保证。人们相信行动双方信任的产生或丧失是经过理性计算的结果,在行动过程中这种对对方的揣度通常通过契约固定下来。(2)制度的信任,行动者因考虑制度环境的惩罚而守信的行为。(3)个人的信任,它是这样一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行动者即使在契约不完全、理性有限的条件下仍然相信契约会被执行。[3]Lucy认为,针对信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也就有着两种不同的信任:(1)策略信任,这种信任来自于“对他人会如何行动的判断”,只有在认为他人的行动对自己有利,或者说与他的合作带来的好处大于带来的风险或成本时,才会信任他。事实上,这种信任是一种理性的博弈,根据不确定性的高低,这种信任可以是完全信任、完全不信任,或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个状态。(2)道德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对他人应该如何行动的判断”。这种信任无法像策略信任一样,可以在完全信任和完全不信任之间变动,它只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