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学考研难点分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媒大学电学考研难点分析

三、启蒙电影:社会改良思想与人道关怀视野 作为中国的电影启蒙实践,郑正秋电影体现出教化观念的张扬和影像秩序的建立两个方面 的“启蒙”特征;而作为中国的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以其社会改良思想和人道关怀视野,为 中国早期电影文化形象的确立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跟电影教化观念相应,郑正秋的社会改良思想也基本形成于辛亥革命前后。青年时代的郑 正秋,一度受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影响,并始终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路线,基本接受 了历史进化论与人权、平等、自由、独立等启蒙思想;而在具体的戏剧、电影创作活动中,以 改良社会为最终使命的欧、美、日等国“近代剧”,也成为郑正秋及其一代人效法的重要范本。 对于20 世纪20 年代前后的中国电影界而言,“近代剧”主要是指随着“五四”新文化运 动而被引入中国的欧、美、日戏剧,大致包括易卜生、王尔德、尤金·奥尼尔、梅特林克和斯 特林堡等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其中,易卜生对中国早期电影社会改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 最为显著。在 《现代中国电影史略》里,郑君里明确表示,20 年代初期的“社会片”运动, 就是在“近代剧”的影响下诞生的;1918 年 6 月《新青年》四卷六期隆重推出的“易卜生专 号”,以及易卜生的《娜拉》、《群鬼》与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等作品在上海舞台的演 出,直接影响了郑正秋、夏天人、夏月润等新剧家,他们从这些剧本里接受了“新的思想”, 学习了“新的作剧手法”;而当他们将这些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带到电影创作之中时,就出现了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孤儿救祖记》这样的“土著”“社会片”。1 确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在中外戏剧交汇的汹涌大潮中,包括洪深、田汉、 欧阳予倩、陈大悲、郑正秋、汪仲贤、侯曜、濮舜卿等在内的每一个戏剧创作者,几乎都与“近 代剧”和易卜生戏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 而这些戏剧家无一例外地也参与了中国早期电 影尤其中国早期“社会片”的类型建构。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欧、美、日等国“近代剧”与 易卜生戏剧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与其说在强烈的现实批判,不如说在温婉的社会改良。 准确地说,郑正秋与中国早期电影社会改良思想的形成,既是欧美“近代剧”尤其易卜生 戏剧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经世致用、文以载道思想交互作用的必然后果,又是以新剧家为主的中 国早期电影人社会问题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直接外化,还是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就 恋爱婚姻、儿童教育与遗产制度等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电影创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正因为 如此,它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张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联系到中国民族电 影发生之初面临的表达困境与技术、资本难题,就不难理解包括郑正秋在内的中国早期电影人 所能做出的这种无奈姿态与被动选择,进而对民族电影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何况,《孤儿 救祖记》开创的社会改良模式,不仅让困境中的明星影片公司起死回生,替国产电影拓开了包 括南洋在内的广大市场,而且经过影片《姊妹花》的成功运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票房回报和 社会反响,为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其实,在电影中倡导社会改良思想,是中国早期电影自始至终的有意追求和基本立场。国 内最早的专业电影刊物《电影周刊》创刊号《发刊词》指出:“电影足以改良社会习惯,增进 人民智识,堪与教育并行,其功效至为显著。”3 影片《孤儿救祖记》完成之后,周剑云也直 1 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载《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 年,上海。 2 参见范伯群、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第486-542 页。 3 《电影周刊》创刊号,1921 年,北京。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接撰文肯定了影片以清算“遗产制度的害处”谋求社会改良的功绩。”4 事实上,影片本身把 遗产问题与教育问题联系起来,也肯定受到了当时盛行的“教育救国论”的影响,带有明显的 社会改良色彩,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不满社会现实而欲图改进的中产阶级知识阶层的善良的、但 不可能实现的人生理想和社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