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2014年4月14日目录1达菲抗流感效果遭质疑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
(2014年月日
5、肝脏再生调控基因研究的知识发现
戳破营养补充剂的神话
国际医学学术团体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10日发表一份报告说,知名的抗流感药物达菲药效可能被夸大,建议各国政府重新考虑大量储备达菲的做法。
达菲是瑞士罗氏制药集团的抗流感药物,2006年禽流感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规模暴发时,达菲被多国政府视为特效药而大量采购。英国囤积了约7亿美元的达菲,美国则花费约13亿美元进行“战略储备”。
然而,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报告说,他们分析了2.4万人的临床试验结果,认为达菲并不比普通抗流感药物更加有效,只能在有限程度上缓解感冒症状。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它能阻止流感病毒传播,或是预防流感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报告还指出,达菲作为治疗药物使用时,有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作为预防药物使用时,还会增加头痛、精神障碍及肾功能受损风险。
报告说,2009年以来,达菲的全球销量猛增,但制药商此前并未公开足够的药品研发数据。根据最新获得的试验证据,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和《英国医学杂志》共同建议各国政府重新审视相关采购政策。
罗氏制药集团当天回应称“从根本上”不认同这一报告的总体结论。认为这份报告所涵盖的试验数据并不全面,其结论有可能误导各国决策者,有损公共卫生方面的已有共识。
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成立于1993年,旨在为全球医学界和决策者提供独立、可靠的参考信息和建议。
日前,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有两种白细胞与尿疹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恶化有关。这项成果弄清了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的部分机制,有望促进有效疗法的研发。
尿疹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的,患者皮肤会变红并出现丘疹,引发瘙痒。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那种由特定物质引发的过敏反应不同,其详细机制尚未明确。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一般采用类固醇外用药,但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如皮肤变薄,红色程度增加等。
此前的研究显示,白细胞中数量非常少的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与特应性皮炎等过敏反应有关。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助教中嶋千纱率领的研究小组注意到,这两种白细胞都会集中到受外部刺激后发生炎症的部位。为了调查它们的作用,研究小组利用基因操作,培育了不同的实验鼠,并在它们身上制造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他们发现,体内不含嗜酸性粒细胞的实验鼠炎症比普通实验鼠轻很多,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实验鼠炎症非常严重。而不含嗜碱性粒细胞的实验鼠,嗜酸性粒细胞则难以集中到皮肤的炎症部位,这表明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研究小组认为,上述实验结果显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恶化与这两种白细胞有关,利用新成果将有望开发出以这两种白细胞为靶子的新疗法,从而消除类固醇外用药的副作用。
在 20 世纪,人们将癌症视作是一种代谢疾病——这一观点兴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德国化学家 Otto Warburg 证实癌细胞对于葡萄糖有着惊人的欲望。葡萄糖分解会生成 ATP 形式的能量以及构建新细胞所需的氨基酸、脂类元件及其他复合物。
这种称作为 Warburg 效应的现象很快促使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技术,通过追踪癌细胞摄取的放射性标记葡萄糖分子对肿瘤进行成像。它也指出了一条通向新癌症疗法的道路。伊利诺大学癌症生物学家 Nissim Hay 说:“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检测癌细胞,为什么不能选择性地靶向它们?”
在上世纪的 70 年代,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致癌突变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了疾病的遗传起源。癌症不同寻常的代谢被归结为是一种效应,而非病因,研究人员大多对此研究持观望态度。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开始意识到一些突变改变了癌症获取能量的一部分关键代谢系统。这些代谢信号通路是潜在的药物靶点。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人员 Matthew Vander Heiden 说:“这敲响了一记警钟。”
在本周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度会议上,有关一种遗传靶向药物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可能取得成功。癌细胞利用不同寻常的代谢信号通路来获得它们不断增殖所需的能量及分子构件。许多的潜在药物都试图利用这种渴求。
在本次会议上公布的这一临床研究工作源于 Agios 制药公司研究人员在 2009 年确定特征的两个靶点。该研究小组报告称 IDH1 和 IDH2 基因突变与某些形式的白血病和脑病有关。
这两种基因编码的酶在称作为三羧酸循环的能量代谢信号通路中起作用。 Agios 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突变导致异常高水平地生成一种叫做 2-hydroxyglutarate (2-HG)的促癌化合物。这种在正常细胞中以低水平生成的化合物,通过将癌细胞维持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使得它们得以增殖。
日前,来自美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里斯顿VL70VH3.0EVOAG+WH说明书.pdf
- GB50154-2009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docx VIP
- 软质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标准DB62_T 3285-2024.docx VIP
- 《JJG1006-2005-煤中全硫测定仪检定规程》.pdf
- 华中师范大学841有机化学2018年考研真题.pdf VIP
- 高质量数据集 建设指南.pdf
- 新12J07室外工程-标准图集.docx VIP
- 基于PLC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docx VIP
- KDOQI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2015更新版-开始血液透析的时机解读.pdf VIP
- T CALC 09—2025 免陪照护服务基本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