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歧路灯》看李绿园戏曲艺术创作观
从《歧路灯》看李绿园戏曲艺术创作观
摘 要:本文通过对《歧路灯》中的戏曲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从“戏曲事件与戏子”、“戏曲剧目及相关背景”等两个方面解读李绿园的戏曲观,认为其特点是:否定、贬低戏曲艺术,冷漠、嘲讽戏子的遭遇;但是他同时承认戏曲的客观存在,以及其对世人的教化功能,因此具有矛盾性。
关键词:戏曲艺术;《歧路灯》;李绿园;戏曲观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识码:A
Li lvyuans Drama Ideas Viewed from Light to Branch Road
ZHAO Qian
小说《歧路灯》①是清代乾隆时期,由河南小说家李绿园所著的一部写实性长篇教育小说,全书共一百零八回,约六十余万字。内中以一个士绅浪子――谭绍闻在经历了一番因“匪人”引诱而堕落后,幡然醒悟,直至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为主线,在深化小说主题的同时,也由此展现了一幅18世纪中期河南省会开封(祥符)多层次、立体??的社会生活全貌。为我们研究清初中原政治、经济、艺术、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层面的佐证,也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小说主题的需要,作者着重提及了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它较多地描写和反映了戏曲发展与演唱、戏班组织、艺人生活,以及舞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全书一百零八回,有五十六回中描写或者提到这方面的内容” ②。而通过大量戏曲资料的描写,作者的戏曲观也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小说中,作者的戏曲观念,主要是通过对戏曲(事件和戏子)的具体描写中,经由主要人物――谭孝移、谭绍闻、娄潜斋、孔耘轩、程嵩淑、盛希侨、夏逢若、王氏、王中、巫翠姐、等人的言语、对话和行为以及自己的旁白和诗文来展现。此外,小说中出现的戏曲剧目,也是作者戏曲观的具体反映。本文即通过对小说中的戏曲描写的分类,进一步明晰作者的戏曲观念,以期对于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同时也抛砖引玉,希望《歧路灯》得到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一、戏曲事件和戏子
正如许寄秋所说,整部108回小说中有56回都涉及到戏曲的描写,而从小说的结构布局而言,对戏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主体部分,即第12回到82回,当然前后两部分中也有。这些描写,包括主要人物对于戏曲表演、剧种、戏俗、戏子的身份、地位和行为的言论、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叙述性评价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作者的戏曲观。
1.关于谭绍闻进戏场的态度谭孝移的老朋友程嵩淑和娄潜斋认为谭绍闻进戏场看戏,辜负了其父对他的期望,是堕落之举,因此对其进行了批评:“如前月关帝庙唱戏,我从东角门进去看匾额。你与一个后生,从庙里跑出来,见了我,指了一指,又进去了。我心中疑影是老侄。及进庙去,你挤在人乱处,再看不见了。这是我亲眼见的。你想令尊翁五十岁的人,有这不曾?你今日若能承守先志,令尊即为未死。你若胡乱走动,叫令尊泉下,何以克安?我就还要管教你,想着叫忘却不能!”潜斋道:“于今方知吹台看会,孝老之远虑不错。”(14#8226;150)娄潜斋所言,是指谭孝移曾有过反对赶会的原因:“我在会上,从来没见有一个正经读书的人,也没见正经有家教子弟在会上;不过是那些游手博徒,屠户酒鬼,并一班不肖子弟,在会上胡轰。所以不想叫孩子们去。”(3#8226;21)而戏曲的演出正是清代庙会上的主要内容,因此,他们认为谭绍闻看戏是“不务正业”。 既然几位老先生对于谭绍闻进戏场如此之反对,那么对于绍闻在家演堂戏就更会有所不满。因此,在盛希侨为谭绍闻葬父准备送戏时,谭绍闻皱眉道:“戏怕难唱。有几位迂执老先生,怕他们说长道短的。”(62#8226;586)虽作者没有列出迂腐先生们的言语,但是作者对于戏曲表演的看法即可窥见一斑。作者用旁白的形式对这件事情中的家仆王中的描写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观点:“所可幸者,王象荩病目大甚,诸事不见。若在灵前,见那唱戏、跑马等胡乱热闹光景,又不知要与少主人有多少抵牾哩。”(63#8226;591)
而盛希侨对谭绍闻“怕他们说长道短的”的回答是:“胡诌的话!你家埋人,也不是他家埋人;我来送戏,也不是送与他家唱。那年在你这书房里,撞着一起古董老头子,咬文嚼字的厌人。我后悔没有顶触他。这一遭若再胡谈驳人,我就万万不依他。”“俺家中过进士,做过布政,他们左右不过是几个毛秀才贡生头儿,捏什么诀哩。”(62#8226;586)从作者所用的“迂执老先生”、“古董老头子”、“咬文嚼字的厌人”、“毛秀才贡生头儿”,以及已经供着戏班、作为“布政”后人盛希侨的答话中,可以觉出作者的矛盾心态:正经读书人家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威胁,需要反对这种现象,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是,连官员后代也养起来戏班,可见戏曲已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已成为社会之现实,凭自己一己之力如何制止得了戏曲的蔓延?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