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力合“度” 美飞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力合“度” 美飞扬

力合“度” 美飞扬   5月30日,“北京现代音乐节”中的“打击乐马拉松音乐会”以其巨大的挑战性令人折服。   这次“打击乐马拉松音乐会”分四场进行,涉及三个乐团、四五十位演奏家、28部作品、近九个小时的连续演奏(从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多结束),真乃打击乐音乐会――马拉松,名副其实。就一般而言,这样的编排,不近常情,也不符合审美规律。然而,从整个现代音乐节的计划看,则不难悟到这场音乐会如此给出的理由,也不难见出策划者的大胆和创新。四场音乐会依次由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沈阳音乐学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美国打击乐独奏家戈里高利?贝耶尔(Gregory Beyer)、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奏。限于篇幅,在此重点介绍第一场音乐会。   第一场音乐会,由东道主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扛鼎。这场音乐会,尽管所有参演者都是学生,然而无论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深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还是选自国外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创作,全部九部作品都得到了成功的演绎。就该打击乐团而言,从刘瑛、陈冰野、刘恒等人通过运用相应的乐器对中国作品风格的准确阐释,到吕政道等人通过特色乐器马林巴对外国作品的倾情表演,不得不使人承认,这是一个具有很深专业素养的年青而走向成熟的打击乐团。从音乐会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郭文景的《炫》和瞿小松的《定风波》、周龙的《石窟传奇》(四个打击乐和板胡)三部作品。   郭文景的《炫》(Op.40)是一部专门为六面京锣(直径从290mm-355mm大小不等)而作的三重奏,创作于2003年。作为一部打击乐作品,作曲家在其中之“打击”上用心精细,匠心独具。他在六面锣上想象了京锣的中心、边缘、侧立和完全被拿起等不同的空间位置;在打击工具上,挑选了纱线、尼龙毡子、橡胶、木头、竹子等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槌棒,还有金属刷子、硬币和钥匙片等打击工具;在打击方式上,创造了以力度变化为主的多种组合打击方式。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从乐器的空间、敲击的工具以及打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掘了多种中国京锣的打击法,使中国京锣的演奏实现了新的突破。因此,《炫》作为《戏》(铙钹三重奏)的姊妹篇,如果说《戏》的创作为中国铙钹乐器的演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完全可以认为《炫》的创作为中国京锣的演奏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也许正因为该作品有诸多的突破,使刘瑛、沙米、武巍三位青年演奏家在表演时精彩不断,趣味丰饶。在演奏前,六面锣平放在一个垫有软布的长方形桌子上,三位乐手围着桌子三个方位站立(空出观众面对的一方),在演奏中,锣有时一侧靠桌面一侧被提起侧击,有时被完全拿起开击,有时手按着被闷击,有时加上手的辅助动作进行滑奏,有时三位乐手各持二对槌急风暴雨似的演奏,有时用单槌轻打慢击;有时一个乐手单打独奏,有时三人同时你来我往,点与点快速相接,默契地合奏。更有趣的是,一对小钹倒扣在京锣上,当被敲击时,那“不倒翁”似的晃动发出的声音,个性鲜明,而当其与锣的音色相组合后,更是妙趣横生。这等智慧的光华,令人拍案。当然,演奏技法只是音乐形式的表现因素,不是形式本身,作为成功的演奏,更在于三位演奏家对作品五个部分的整体把握,引子中两个锣的打击与手滑奏的默契,第一和第三快板部分快速演奏时机巧的组合,第二慢板部分细腻的音色、力度的变化,卡农式的织体层次等,都演奏得细腻精心,所有“寂、动、情、趣”(景作人语)都在一个有机的音响结构之中。   瞿小松的《定风波》(作于1998)是令人心动而深思的作品,由三位演奏家和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共同完成。人员和乐器安排上,从观众角度看,三位打击乐手各有一组乐器,中间和左侧的乐器主要是花盆鼓、排鼓、钗、定音鼓等,右侧一组是花盆鼓、三个细腰鼓和钗等乐器,另还有木鱼、三角铁、锣、钟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站在前台中间,不带道具。该作品素材精练,主要有京剧的打击乐语汇和吟诵音调素材,以及两首苏东坡的词,即《定风波》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结构简洁,大致分散(有一类似引子的开头)、破、散(有一类似尾声的结束)三大部分。音乐的总体意境来自两首词的词意,前者侧重表现“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之气度,后者则既有作者内心苦闷的感伤,更有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的感慨。这样一部意蕴丰富和深邃的作品,对于学生演奏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从音乐会看,音乐开始时,锣以渐强到渐弱颤奏,木鱼紧接着由低到高奏出四个音的动机式音型,倾刻间作品给出了两种对比鲜明的音色和音响,恰当地描绘出一种辽寂、阔远而苍茫的意境。随后钗和鼓相继加入,木鱼奏出由紧至松的节奏音型,使意境进一步获得渲染,到三角铁奏出清脆之声后,锣和钗再次由强到弱颤奏,直至这一类似引子的部分结束。这一小段,寥寥数笔,大写意似的描绘,演奏家们应对自如。随后吟诵进入,整段《定风波》的词除“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是唱外,其余都是吟诵,与此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