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docVIP

加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

加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   “厦门城”筑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意寓国家大厦之门。虽然建城时间仅620年,但是由于厦门市与金门诸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隔海相望,有着语言相通、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源远流长的血脉相承等诸多因素,因此做好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通过对台文化交流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谐与发展,加强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一、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一)、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闽南民居(祥店民居),民间信仰(大道公信仰),民间习俗(中秋博饼),民间工艺(珠绣、漆线雕技艺),民间美术(同安农民画),民间音乐(南音),民间舞蹈(拍胸舞、车鼓弄),民间戏曲(高甲戏、歌仔戏),民间曲艺(答嘴鼓)、民间医药(厦门青草药)等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厦门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猛烈冲击。   1、一些富有闽南地区特色的古建筑因建设拆迁而永远消失,如古民居(红砖民居)。2、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如: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车鼓弄。3、一些传统民间技艺濒临消亡。如:1911年厦门就有的民间技艺――珠绣,目前该民间技艺已基本失传。4、富有闽南特色的民俗礼仪逐步被新仪式取代。如:婚嫁、哭丧等逐步被时髦仪式或简易化所取代。5、具有闽台特色的闽南语童谣也几乎失传,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时有发生。      二、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关系      1、从台湾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宗教等等来分析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从2005年台湾的党派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掀开了两???关系新的一页。两岸关系形势日渐好转,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   2、厦门市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沧台商投资区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福建省省委提出的“五缘六求”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宗教文化的保护,增进两岸文化、文物的交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公众对两岸宗教文化的了解、远离封建迷信、反对邪教组织,构建和谐社会。如:从2006年4月18日在海沧青礁慈济宫举办首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并将在今后每年举办。   3、厦门市每年的台交会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厦门市文化馆对濒危的非保项目进行有力的保护,即派指导老师或请老艺人进行指导与辅导,市文化局拨款扶持,并提供展示机会。在每年的台交会、9?8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海峡两岸农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进行展示,富有闽台两地共同特色的民俗表演受到台胞的特别青睐。如:闽台童谣、答嘴鼓、宋江阵、拍胸舞、车鼓弄、大鼓凉伞、蜈蚣阁、布袋戏、歌仔戏、高甲戏、车鼓弄、踩高跷、莲花褒歌、月琴弹唱……   4、目前台湾的中小学生、幼儿却对这些项目不太了解,他们却因着年轻一代父母移民或被美国、日本文化的影响而淡化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然而我们在透过亲密的非物质文化往来交流、展示,更多地唤起台湾青少年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认同。      三、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1、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和举办活动   ①成立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厦门市群众艺术馆。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大、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各地举办“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日”暨启动“2005年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力度,提高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于2005年1月1日举办了“厦门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文艺演出并在现场颁发《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宣传材料等,向广大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   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9日厦门市举办了“寻找与守望”――首个文化遗产日专题晚会。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晚会以一幅幅老厦门市的生活图景为背景,原生态的童谣、祭拜仪式、民间舞蹈、音乐等在舞台上生动地展现。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氛围。   ③2007年6月9日举办“寻找与守望”――厦门市第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