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prognostic study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ⅰ b ⅱ b stag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rgery.docx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prognostic study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ⅰ b ⅱ b stag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rgery.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prognostic study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ⅰ b ⅱ b stag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rgery

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前言子宫颈癌(cervicalcancer)是严重威胁全球妇女健康的仅次于乳腺癌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 位,每年有50 万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和近25 万患者死于宫颈癌,大约有29%~38%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未控[1]。因此,复发性宫颈癌的诊治成为该肿瘤临床关注的重点。复发性宫颈癌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复发是主要复发部位盆腔,占治疗失败病例的60%-80%。远处转移是宫颈癌治疗后的复发方式之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研究认为[3-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早期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5 年生存率为39%~74%,而淋巴结阴性者5 年生存率可达80%~90%。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治疗前预测、治疗后监测、早期诊断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延缓复发,是改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者预后的关键,也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扩散方式,宫颈癌病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后,预后明显下降[6]。在早期宫颈癌众多的高危因素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在ⅠB~ⅡB期宫颈癌中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5%~31%[7-8],一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大约在30%~60%。宫颈癌的淋巴引流为阶梯方式,主要由宫颈旁组织中的小淋巴管转移到闭孔区、髂内外血管区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髂总淋巴结。到达腹主动脉周围甚至行达锁骨上或逆行至腹股沟深淋巴结,考虑多为晚期患者。一般应先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再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宫颈癌治疗后远处淋巴转移部位以锁骨上为最多见。文献报道[2]宫颈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31.9%,锁骨上淋巴结12.0%,腰椎6.8%,腹主动脉旁淋巴结5.3%。楼寒梅等[9]研究宫颈浸润癌以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多见,淋巴转移部位依次为锁骨上淋巴结(77.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50.4%)、腹股沟淋巴结(9.8%)和腋窝淋巴结(2.4%)。Henriksens 等[11]报道经过治疗后的202 例宫颈癌患者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1.5%.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2]宫颈癌放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1.6%。国内宫颈癌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未见系统研究报道,魏东红等[10]研究ⅡB期宫颈癌治疗失败模式中提到一例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国外文献也极少见。国内单独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的系统研究报道少见。2003年至2009年我院妇科收治宫颈鳞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人共34例,其中18例ⅠB-ⅡB期患者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出现转移。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诊断宫颈鳞癌ⅠB-ⅡB期患者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成组对照,选择72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探讨宫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预后分析。资料与方法1.资料对象研究对象为在2003~2009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ⅠB-ⅡB期宫颈鳞癌行根治术治疗526例,其中术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8例(患者均经B超引导下穿刺颈部淋巴结后病理细胞学检查找到鳞癌细胞),以同期、同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未复发、转移的宫颈鳞癌病例为对照组,选择72例病人为对照,两组资料年龄,民族,地区,经t检验和χ2检验,p值均>0.05,均无差异,两组资料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病理证实宫颈鳞癌,其中低分化鳞癌16例,中分化鳞癌74 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2000年临床分期法为标准,明确术前诊断为ⅠB-ⅡB期患者,年龄38~71岁,中位年龄51 岁。两组的临床及病例情况见表1.表1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例)民族(例)地区(例)分组例数年龄(岁)维族汉族南疆北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85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