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柱“儿调”大山里飘出世界名曲
石柱“儿调”大山里飘出世界名曲
与竹枝词同源的世界名曲
“?儿调”起源于何时己无迹可寻,从一些传承人的口中得知,至少有上百年的传唱历史。但可以确定的是,石柱“?儿调”民歌与唐宋时期的“竹枝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北宋诗词大家黄庭坚说:“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从地域上看,竹枝词在“三巴”和“湖湘”一带流行,石柱县便正好处于其中间地带。同时,“竹枝词”创始人白居易当年为官的忠州也包括了今天石柱县域的大部分地方。可以想见,由于石柱县“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不便于文化的流失,所以那特别的?儿调,很有可能便是唐宋“竹枝词”的原生态形式。
“?儿调”题材多种多样,有放牛歌、砍柴歌、褥秧歌等等。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搞大集体,吃大锅饭,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人们边唱“?儿调”边劳动的场面可谓热火朝天,随处可见。枫木乡传承人刘永斌也说:在他小时候,人们褥秧时,会支上一个大架子,摆上锣鼓,请一位懂得鼓乐节奏的劳动力来擂鼓,全寨人其乐融融。实际上,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农耕社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经常是借助唱歌来调动人的劳动热情;同时,在山大人稀的自然环境中,上山劳作的人们还可以借助喊山歌来驱逐寂寞和恐惧。在那个娱乐方式较少的年代,“?儿调”是老少皆宜的歌曲,大家都喜欢演唱。
演唱“?儿调”,歌曲音调主体一致,但也有些小变化,演唱者会不时在句末加些装饰音来彰显个人特色。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以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有的歌词直白通俗,逼真地反映了当地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民风、民俗、情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它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大量运用“?儿”、“?儿?”、“?”等习惯性方言衬词的特性,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
?儿调的最佳伴侣:咂酒
?儿调的发源地石柱,是个独处大山之间的土家族自治县。它位于长江南岸,以石潼关、?蒲关的首字来命明,此外,石柱还有一个得名的原因是:在县城东面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为“男女石柱”。这片地域其实是个交界地带,除湖北之外,还与贵州临近。
在石柱寻访正宗的?儿调,最好是深入到石柱的土家山寨中。这些山寨坐落在重庆极东的地方,星星点点地分布在一个大峡谷底的盆地中央,被一条名叫“玉带河”的小河串联起来,河的两岸绿树婆娑,吊脚楼的倒影在水中微微荡漾,显得格外幽雅。
这些土家寨子通常隐藏在一大片竹林里,一排排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一直从山脚分布到山腰。吊脚楼下面,是几根硕大的木柱在支撑着楼的三个角,吊脚楼之间有宽敞的巷道,楼上四周建有封闭式的走廊和阳台,楼的下面则分布着猪圈、牛栏、鸡舍和兔场。
吊脚楼全由松柏木和枫香木镶嵌而成,地板、墙壁还不时散发着清新的木香味。从楼上望去,村外小河边偶尔有村姑正汲水而归,头顶上的花头巾和裙裾在微风中徐徐摆动,牧童骑在一头大水牛背上,手中的长笛不时飘来一段纯美的乐曲,让人产生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在这里,唱着?儿调的同时,最好能再吸几口“咂酒”。土家人的山地多,水田少,盛产各种杂粮,他们喝的就是用高粱酿制而成的咂酒,色泽淡黄,而那泛绿的悬浮在酒坛里的一颗颗像珍珠状的东西,就是高粱。咂酒可像茶一样地饮泡三次,但以第二次的口味为最佳。饮酒者咬住那插入坛中的竹管往嘴里轻轻一吸,蜜一样温热的浓汁就会涌进口里,咂酒浓浓的醇香便瞬间弥漫了感官。
关于土家咂酒,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得罪权贵被贬到江州做官时,替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当地老百姓十分感激,就给他送了许多高粱,嗜酒如命、生性豪爽的白居易,就将盛高粱的坛子进行蒸煮,发酵,酿制出了咂酒,常常独自一人插上一根小竹管,豪饮后写下了五言绝句《问刘十九》:“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统兵十万由鄂入蜀,义军进入石柱土家山寨,军纪严明,赢得了群众“清如水,明如镜”的赞誉。当土家人听说义军要开拔之时,家家户户都抱出咂酒为义军送行,翼王石达开饮了咂酒后,也即席作了《咏咂酒》一诗:“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起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这些诗篇沿着滔滔奔流的长江流传开来,慢慢使咂酒形成了一种文化。每逢土家人“赶年”、敬奉祖先、婚嫁迎娶、添丁壮口、栽秧打谷等大事,家家都要酿制咂酒。
咂酒度数虽然不高,但几坛下来,人往往会显得有些飘飘然。于是在高歌?儿调之余,大家又会到摆手堂前跳起欢快的名叫“舍巴日”的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迎宾、祭祀、祈祷的一种专门的活动,每逢族内有喜事庆典仪式,都要通宵达旦地跳上三天三夜。
为女英雄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神经系统的个体发生神经解剖学讲稿.pptx VIP
- 中国现代作曲家:三宝人物简介PPT课件.pptx VIP
- 社会责任审核注意事项课件.pptx VIP
- 艾默生涡旋压缩机产品手册.pdf VIP
- 四川成都财务审计师CFA培训认证简章.doc VIP
- 第七单元 第01课时 条形统计图(一)(学习任务单)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docx VIP
- 《当幸福来敲门》ppt课件.pptx VIP
- 社会责任审核培训课件.ppt VIP
- 2023年海南三亚市崖州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政府雇员储备库10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docx VIP
- 《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