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钛颜料光化学及催化功能研究
摘要
二氧化钛(Ti02)作为一种白色颜料,由于其白度,高折射率,无毒,耐候性
好广泛应用于涂料、造纸、橡胶、化妆品和塑料中。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金属
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光化学活性如紫外吸收和光催化性能,同时具有酸催化性能
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水相体系中,分别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过氧化氢光降解,建立了二
氧化钛颜料在紫外光区域内的紫外屏蔽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和有效
地表征工业二氧化钛颜料紫外屏蔽性能,同时具有简单快捷,重现性好等优点。
(2)以2,4.TDC为分子探针,研究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紫外屏蔽性能及
光化学性能。根据2,4.TDC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能体现一系列工业金红石二氧化
钛颜料紫外屏蔽性能差异。紫外光照下表面包覆的金红石二氧化钛颜料不能完全
等手段对二氧化钛颜料进行了表征。光降解实验表明,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抑
制2,4-TDC的降解,相反,锐钛矿型二氧化钛颜料促进2,4.TDC的降解。根据
已鉴定的降解中间产物及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2,4.TDC的可能的降解机制包括
羟基自由基的加成和侧链上氨基甲酸酯键的断裂两条路径。该2,4.TDC为分子探
针的研究思路,可能为其他复合材料体系中有机聚合物光化学特性及耐候性等方
面的高效考察或表征提供借鉴,促进材料化学与应用技术的发展。
(3)以甲基橙为典型的染料模型分子,考察了工业级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锐
二氧化钛颜料的光催化活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甲基橙浓度,催化剂浓度,溶液初
响,同时分析了活性物种对甲基橙光降解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的光降
甲基橙的降解,而一定浓度的Na*能促进甲基橙的降解。包括h+,·OH和过氧自
由基(02。。)在内的多种活性物种参与甲基橙的降解。
(4)以环氧苯乙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探讨了金红石二氧化钛颜料表面酸催
化性能。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液相吡啶吸附法测定了二氧化钛颜料酸量,同时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溶剂对环氧苯乙烷异构化的影响,分析了二氧化钛颜料
l
万方数据
催化环氧苯乙烷异构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是一种能有
效催化环氧苯乙烷合成苯乙醛的固体酸催化剂。80℃在环己烷反应体系中,环氧
苯乙烷的转化率可达34.1%。二氧化钛表面上的羟基和Ti4+存在是催化异构化反
应的关键。
关键词:二氧化钛颜料,紫外屏蔽,动力学,机理,光降解
Ⅱ
万方数据
Abstract
Titanium awhite is usedinthe
primarily
dioxide(Ti02)aspigment
and
ofsurface andaSafillerin cosmetics
manufactureof coatings rubbeL
paint,and
toits refractive andresistanceto
index,nonotaoxic
brightness,high
plastics,due
discoloration.Asoneofthemost metal exhibits
oxide,Ti02,which
importa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两种含氯介质中多潘立酮对紫铜的缓蚀功能研究.pdf
- 两种新型固相萃取资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富集.pdf
- 两类有机发光质料分子的理论计算.pdf
- 丹参调肝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讨.pdf
- 两亲性杯芳烃的自组装及其纳米杂化系统的构筑.pdf
- 乙醇直接合成乙酸乙酯Pd-Zr和Cu-Zr-Co催化剂研讨.pdf
- 乙炔基环丙烷酮与碳氧或碳氮双键的分子内[4+2][3+2]交织环加成反应及Furanether B的全合成.pdf
- 二嗪类分子的非绝热过程的理论研讨.pdf
- 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开环现象研究与二噻吩并[3,2-b3',4'-d]噻吩的改进制备.pdf
- 二十八烷醇的制备及其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和机理研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