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和戴乃迭跨国情缘.docVIP

“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和戴乃迭跨国情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和戴乃迭跨国情缘

“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和戴乃迭跨国情缘   2009年11月23日,一代“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先生在北京逝世。杨宪益曾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被认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终和杨宪益的名字同时出现的迁有另一个名字――戴乃迭,她就是杨宪益的英国妻子。夫妻俩中西合璧,把《红楼梦》、《鲁迅文采》、《史记选》等上百部中国文学作品译成了英文,并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50年,使这份刊物一度成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夫妻俩情比金坚的跨国之恋也被铸为译坛佳话。现在,让我们徐徐展开那幅时而荡气回肠、时而云淡风轻的爱情画卷……      情定牛津,冲破阻力的跨国情缘      1935年夏天,20岁的杨宪益考上牛津大学。入学前,他环地中海旅行了一圈。船到达开罗,一天夜晚,他骑着一匹阿拉伯马缓缓向沙漠靠近。周围静寂无声,向导突然要给他算命:“就在大西洋的那一边,有一位美丽的英国金发少女正在为你憔悴。虽然你们没有相遇,但不久后就会见面的。”   这句来自金字塔下的预言,杨宪益当时仅把它当作玩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在中国大陆燃起,也激发了海外留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向积极的杨宪益自不必说,编小报,办期刊,发表演说,忙得不可开交,还被推选为中国学会主席。   一天,杨宪益同班好友、英国同学梅洛对他说:“杨,你这么忙,给你推荐一位秘书吧!”梅洛推荐的人叫戴乃迭,刚考上牛津大学。戴乃迭虽然是英国人,但出生于北京,她父亲是传教士,曾到中国传教。戴乃迭在北京长到7岁才返回英国。她经常对人讲起自己的童年,对中国有着一份特殊感情。   在梅洛的引荐下,杨宪益见到了一位绝色英国少女一深邃的蓝眼睛,高鼻梁,白色的长袖衫束在黑色的短裙里,素颜素装,清丽可人,尤其是那一头柔软而卷曲的金发,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相识不久,这位外表柔弱的“秘书”就让杨宪益刮目相看。课余只要有空,她就来学会帮忙。记录演讲稿,整理资料,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有她在,杨宪益做起事来如虎添翼。   而在频繁的接触中,戴乃迭也发??了杨宪益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喜欢收藏中国字画,喜欢月下吟诗,喜欢在美酒中陶醉,有~点懒散和调皮,却又儒雅智慧。尤其是他的聪明,让戴乃迭佩服不已。高难度的《离骚》,杨宪益竟然“一口气”翻译成英文,让老师也不得不折服于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当时,杨宪益、梅洛和戴乃迭都选修了法国文学课。一次,老师要求翻译《罗兰之歌》中的片段,几天后,杨宪益拿来一叠诗稿给戴乃迭看。戴乃迭一下惊呆了:天哪!杨宪益竟然把这首法文长诗全部翻译成了英文,甚至还用中世纪的法文为自己写了一首诗!而他的法文基础仅仅是靠和自己一起听的那几堂法语课。这个人太神奇了j戴乃迭被这个中国青年迷住了。   不知不觉,杨宪益发现自己变了。戴乃迭的影子常常出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这个英国女孩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朴素高贵,没有丝毫虚荣和世俗。最主要是与她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难道这就是爱情?难道眼前的这个少女,就是埃及向导所说的命中注定要遇到的金发女孩?   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神后的深意,两颗年轻的心在共同的志趣中越靠越近。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这对异国青年在河畔草地互诉衷肠,倾吐了彼此的爱恋,薄薄的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但是,两人的爱情却并不顺利。远在天津的杨母听到独子爱上英国女孩,立刻就哭了,仿佛天要塌下来。“娶个外国媳妇,她能对宪益好吗?能跟儿子过一辈子吗?他们将来生下的孩子,能被周围的人接纳吗?”戴乃迭的母亲更是极力反对,她甚至发了狠话:“嫁给中国人你会后悔的,你们的婚姻不会超过四年。”   阻力是爱情的催化剂,别人越是反对,两个人的感情越坚固。戴乃迭决心已定,这一生就交给杨宪益了,不管他去哪里,她都要和他在一起o 1940年的一天早晨,杨宪益和戴乃迭在宿舍里,在同学们的见证下,举行了订婚仪式。订婚后,戴乃迭干脆改学中文,成为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情比金坚,乱世沉浮中的译坛伉俪      1940年,杨宪益毕业了。当时,战火连绵,天津、北京都已沦陷,杨宪益的家人也从天津迁徙到大西南。国难当前,杨宪益迫不及待想早点回国。但戴乃迭怎么办々中国本来就贫穷落后,又处在战争时期,一直生活优越的她受得了那份苦037杨宪益思虑再三,还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未婚妻全盘托出:“我想回到我的祖国,你愿意和我一起回去吗々”   戴乃迭太爱杨宪益了,她绝不会和心爱的人分离!中国是杨宪益的祖国,也是自己度过美好童年的地方,而且那里还有那么灿烂的文化,戴乃迭马上收拾行李,跟着心爱的人一起,踏上了远行的路途。   中秋节前夕,杨宪益和戴乃迭几经周折,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重庆,出现在久别的家人面前。一见面,戴乃迭就很有礼貌地用流利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