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河南农民和他自办福利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河南农民和他自办福利院

一个河南农民和他自办福利院   早上9时,老牛拎着毛了边的人造革包,骑车出了门。   59岁的牛志远是去十多里外的县城借钱的。包里装的是17个孩子的高考成绩单和报考志愿。   几年前,老牛还是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的“首富”。7月9日出门时,他的兜里只有几十元钱。   6月26日高考发榜,福利院17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全上了大专线。一年十多万的学费、生活费,成了这位老人现在最大的目标。   2002年,身为农民的牛志远办起了许昌市第一个民营福利院。今年,福利院收养的孤儿达到39个,其中21个考上大学。而这位老人耗尽数十万家财,重新跌入“穷人”行列。一年多前才获准经营的“阳光福利院”也随之前景难测。      39个孤儿的“家”      推让了半天,杨宝真和盛晓丽,两个19岁的姑娘分吃了一个桃子。   桃子是杨宝真从学校回来时在县城买的,共11个。她先分给了年纪较小的孩子,最后一个,她用手掰开,分给了同岁的盛晓丽。   最大最红的一个,她留给了牛爷爷。“这孩子可懂事。”老牛说,杨宝真三四年前来到福利院,去年考上了河南大学外语系。   “没有牛爷爷,我连高中都上不了。”戴着一副眼镜的杨宝真有点羞涩。她幼时父母去世,13年来没人照料。老牛见到她时是冬天,床上连垫被都没有。   目前,福利院里39个孤儿最大的20岁,最小的10岁,“都是无依无靠没人管的苦孩子。”老牛说。   “襄城县阳光福利院”就在靠公路的一个农家院落里,满院子菜畦和树。四周20多问瓦房,分成客厅、卧室、学习室、厨房,餐厅、卫生室。   客厅里挂着《院务制度》、《院长职责》、《医务制度》,纸张已经起了霉点。院务管理委员会上院长是牛志远。副院长是他的大儿子牛占峰,成员中还有二儿子牛永军和两个儿媳妇。   牛志远在小学生的卧室里靠窗摆了一张破旧的单人床,“这些小孩子晚上会踢被子,半夜要起床尿尿,得有人照顾。”   因为多数孩子在县城或者外地读书,所以平常住在这里的只有七八个孩子。一到周末或者学校放假,福利院的孩子就会骤然增加。   7月2日,朱志豪从焦作师专放假回“家”。从2000年这个院子建成开始,他就在这里住。   “老家的房子倒了,全是草。”朱志豪说,除了阳光福利院,他放假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因肝癌去世,同年12月,患病的母亲跳了河。所作亲人只有一个精神病姨妈和双目失明的姨父。流浪了一段日子后,在平顶山做铜像生意的牛志远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自己家。   孩子们带回家来总是由牛志远的妻子照顾,帮他们换衣服、洗澡,甚至喂饭。冬天,她带着四五个小男孩去女澡堂洗澡,结果常遭澡堂里的女人群起指责,她说,“我也不恼,这些孩子可怜哩。”      不养“社会流子”      今年,盛晓丽考了515分,上了大专分数线。老牛让她复读,别怕花钱,“她平时学习可好了,这次发挥失常。”   高考前,盛晓丽体检时查出肝病,回到福利院,她怯生生地和牛爷爷说,“我又病了,恐怕你会把我撵走。”牛志远安慰她,“咱不怕,把病治好了再上大学。”   在接受牛志远助养前,盛晓丽在学校每天靠课后捡瓶子、垃圾养活自己,下课就跑到食堂帮忙卖饭菜,以获得一顿免费餐。   牛志远说,盛晓丽来福利院之前,没钱交学费,老师把她的桌子搬走,她于是靠着墙站着上课,一站就是三个星期,第二次拖欠学费,老师又一次把她的课桌搬走,她又站着读了2个星期。   通过学校推荐,2004年她第一次和牛爷爷见面。盛晓丽说:“那回第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目前在福利院的39个孩子,全部都是在读的学生。“他们能读多远,我就送多远。”牛志远说。   牛志远收养孤儿,只有两个标准品行端正,不傻不愣是个正常人。“我要养的不是社会流子(不务正业的人)。”他说,只有那种家境贫寒,又不放弃上进的孩子才值得同情和帮助。   “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平常在外做生意,看到没衣服穿的人,会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大儿子牛占峰记不起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收留孤儿的,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在家里收留过几十个孩子,短的两三月、半年,最长的两年,后来都回去了。   目前的福利院里,朱志豪是牛志远带得最久的孩子,他直接喊“爷爷”。老牛说,这孩子学习很刻苦,但因为家庭阴影带来思想包袱,经常读不进书。后来,他复读了2次,才考上专科。   牛志远说自己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有的孩子脑子本来差些,只要他勤奋了,怨不得他。”      送100个孤儿上大学      7月9目,老牛从县城回到家里,朱志豪忙着迎上去。“爷爷中午又没吃饭。”他偷偷告诉记者。   2005年8月,4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即将入学,牛志远带着他们到县城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皮鞋。   朱志豪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