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代“骄杨”杨开慧壮美人生
一代“骄杨”杨开慧壮美人生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词中热切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兼战友杨开慧。
出身书香门第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她虽为女儿身,却有名、有字、有号。她出生的那天早上,红霞万朵,把整个板仓映得通红。面对这美丽壮观的奇景,思想开放的杨昌济给女儿起名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期望女儿的一生犹如灿烂的云霞,美丽而火红。
杨家在板仓是名门,几代大户。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当时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平江县石洞人,向家也是诗书世家。出身书香世家的杨开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7岁时,杨开慧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下,板仓从来没有女孩上学读书。在杨开慧家人的努力下,杨家斜对面的杨公庙小学即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才破例为杨开慧等7个女孩子单开了一个班。
由于父亲经常给她讲述在国外留学时的一些见闻,耳濡目染下,杨开慧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
“润”“霞”浪漫情
毛泽东是杨昌济的得意门徒。1913年毛泽东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录取。当时杨昌济正在这所学校执教,担任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杨昌济教授,得到了毛泽东的尊敬和钦佩。在杨家,毛泽东是常客。毛泽东颇有见地的宏论,激情豪放的言语和崇高远大的抱负,深深打动了才女杨开慧的心。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与此同时,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杨开慧随全家迁往北京。不久,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在北京的日子里,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在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下,杨开慧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新俄罗斯研究》等革命书刊,接触了许多革命青年,更多地了解了社会实际,吸收了各种新思想。在心心相印的接触中,17岁的杨开慧和25岁的毛泽东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爱情中。在北京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和北海的垂柳下,高大伟岸的毛泽东经常和娴静端庄的杨开慧闲情漫步。之后,毛泽东离开北京,回到湖南,在长沙修业小学任教。杨开慧在给毛泽东的信中称之为“润”。毛泽东回信,称呼也是一个字“霞”。
1920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19岁的杨开慧和27岁的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仅花了六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伴随着革命的浪涛波澜起伏,别离、思念和等待构成了他们爱情生活的主旋律。两人的婚后生活是离多聚少,为了表达相思之苦,擅长写壮志豪情诗词的毛泽东为杨开慧写下一生中少有的以儿女之情示怀的诗词。
1920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结婚前写下了第一首爱情诗词《虞美人?枕上》,送给杨开慧。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看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词,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恋思柔情,令人动容。
1923年毛泽东在告别杨开慧时,曾填过一首词《贺新郎?赠杨开慧》,两情依依,跃然纸上。
隐蔽于板仓老家的杨开慧在1928年10月曾写《偶感》诗一首,把对丈夫的思念凝聚于纸上。这首诗直到1983年才在杨开慧故居的墙缝里被发现,可惜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这首诗。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1921年7月,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了。1921年秋,杨开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不久,为了掩护毛泽东的活动,杨开慧毅然辞去了岳云中学的教师工作。在艰难、危险的斗争环境中,杨开慧一直负责湘区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此外,杨开慧还经常帮助毛泽东草拟签发文件,整理材料,毛泽东那篇影响深远的光辉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凝聚了杨开慧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的结晶出世了,杨开慧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3年11月2日,生下第二个儿子毛岸青。1927年4月4日,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也呱呱落地。由于毛泽东事务繁忙,杨开慧的三次生产,毛泽东都没能陪在她身边。
1925年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杨开慧第一次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在此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毛氏宗祠、毛氏公祠、郭家亭、如意亭等处办起了十多所农民夜校。杨开慧亲自在夜校讲课。1925年6月,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中共湖南韶山支部。
海枯石烂心不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力量。
1930年10月,杨开慧刚从一个秘密联络点安排完工作回来就不幸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