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可贵执着与细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份可贵执着与细腻

一份可贵执着与细腻   一位常年定居临沧凤庆县的笔友说,凤庆有两点深深吸引了他:“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自然景观和干凉同季、气候温和的生态环境。他说,这些让世代生息于此的人们从骨子里透着几分执着和细腻。   在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杨丽珠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份可贵的执着与细腻。      揭开尘封的荣誉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丽珠得知县里有一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省部级农民劳模,名叫李翠兰。   李翠兰老人的经历颇为曲折。   1956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李翠兰因为日采茶突破100公斤而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就这样,淳朴懵懂的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北京参加了当时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多年后,她仍清晰记得,庄严的会场里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表彰仪式,“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当时的场景在她的一生中??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怀揣荣誉的李翠兰迎来了家乡人艳羡的目光,她的干劲更足了。可到了文革期间,李翠兰竟被打成 “唯生产力论”的典型,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李翠兰和家人都不愿意去谈及“全国劳模”这回事,似乎这就是一块迟迟不能愈合的伤疤。久而久之,李翠兰“全国劳模”的荣誉被尘封了。   杨丽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亲自带着工作人员找到李翠兰老人家里,仔细询问了当年的情况,并组织整理了一份翔实的材料,上报到云南省总工会。省总工会相关领导对李翠兰老人的情况表示高度重视,很快帮助老人落实了劳模待遇。   2006年 8月,李翠兰老人在凤庆县总工会的精心安排下第一次参加了劳模座谈会,尘封五十年的荣誉终于被揭开。领到劳模慰问金的她热泪盈眶,她哽咽着说:“我是一个土埋半截的老人……几十年来都无人过问。今天,工会杨主席帮我落实了待遇,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非常感动。感谢工会!感谢杨主席!”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老劳模石作章身上。   石作章是临沧云县人,在云县,他曾经作为省级劳模受到多次表彰。再婚后,石作章定居凤庆,没有固定收入的他还领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艰辛。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石作章不得已收起了破烂。这期间,妻子也因为无法忍受贫困的家庭生活而离家出走。   杨丽珠得知这一情况后,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帮助困难劳模是工会的责任,我们要竭尽所能地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随后,凤庆县总工会将石作章的个人情况向上级工会进行了上报,并积极为其落实劳模待遇。   2010年春节前夕,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杨建军到凤庆开展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慰问时,亲切慰问了已经70多岁的石作章。眼见石作章一家住房困难,杨建军当即要求凤庆县总工会尽快帮助其解决住房问题。   这之后,杨丽珠开始四处打听合适的房子,希望尽快帮石作章一家解决住房问题。   遗憾的是,今年2月23日,就在石作章住房问题有了眉目的时候,他却不幸病故了,只留下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杨丽珠为此深深自责,在她的精心安排下,凤庆县总工会从办公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石作章的亲属为其办理了身后事。   为解决两个孩子的住房问题,杨丽珠“跑上跑下”,辛苦不少,终于争取到临沧市总工会、云县总工会及石作章妻子所在地的村委会的支持。目前,两个孩子的住房已在建设当中。      职工利益无小事      在杨丽珠眼里,职工利益无小事。   2007年年中的一天,11名情绪激动的农民工找到凤庆县总工会。“我们想拿回自己的工资。”工会工作人员刚安抚一行人坐下,为首的农民工就迫不及待地说。看着眼前这群面露难色、手足无措的农民工,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由来。   原来,这些农民工参与了县内一家幼儿园的工程建设,完工后,大家却迟迟没能领到工资。他们中有的来自大理,有的来自楚雄,从工程开始就一直守在工地上本本分分地干活,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不料施工方却将工资一拖再拖。家里还等着钱用,大家都指望着早点拿到工资回家,但施工方始终不予理会。   经多次交涉仍然没有结果,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这才找到了工会。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杨丽珠当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要尽快解决好这件事。”很快,她与县劳动保障局、县经济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就相关情况进行了沟通。同时,她又督促工会工作人员找来施工方代表,就“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郑重表明了工会的立场,并重申了问题的严肃性。   在杨丽珠的多方协调下,施工方终于低头认错,在一次协调会上当场将拖欠的92000元工资兑现。至此,11名农民工终于如愿拿回自己的工资。   2008年年初,凤庆县总工会接到一个信访件,职工小周反映:自己是县内某水泥公司职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对身体形成了巨大危害,他因病前后几次入院,公司却一直没给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