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私塾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私塾
在上海市区一个老旧的六层民居里,这个中学语文老师的免费私塾已经开设了十多年。在许多同行忙于补课赚钱的时候,他引导着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美,并鼓励他们学会“独立地思考与真诚地表达”。
我希望学生们说真心话
晚上6时刚过,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到达樊阳家。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局促地挤着一张大圆桌和十几把式样各异的椅子。
这个房间,是樊阳儿子的卧室,但每周末,这里都被这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语文老师改造成了一个“私塾”。学生们早已习惯这个简陋的教室,他们自觉穿上一次性鞋套;上下楼梯,都变得蹑手蹑脚。因为椅子不够,几名学生抱着膝盖,坐在了地上。
类似这样的场景,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在这里,他领着学生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读过拜伦和雪莱的诗句,读过《诗经》,也讨论过作为时事热点的“杭州飙车案”……他希望通过这些名著和时事,让学生们在对分数的追求之外,也能“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美”。
在这里,学生们的发言常常吐露出超乎年龄的成熟认知。比如此刻,正在讨论刚读完的一本超过30万字的小说――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
“小说里面,起义军首领对彼得很宽容。” 一名高二的男生一本正经地说,“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更加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而和他挤在一张沙发上的另一名男生却不以为然,“我觉得这部小说没有什么特别有新意的地方。”
“很好,你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樊阳向他们点了点头。
这位有着2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一直要求自己的学生能“独立地思考、真诚地表达”。他还记得,自己在中学时代总是有“两种话语体系”:明明有真实的想法,可在考试时,却会写下一些自己并不相信的内容。
“我希望学生们说真心话,而不是成为木偶。”他认真地说。
语文老师的责任感
今年42岁的樊阳,个头不高,身材瘦弱,讲话总是眉飞色舞,并且搭配着丰富的手势,看起来更像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他回到老家成了厂矿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有感于教材的局限,他开始在课外开设“私塾”,讲授大家感兴趣的“杂学”,包括历史、地理和文学,让学生们接受的教育,更加符合自己“对语文教育的预期”。
此后,他调动来到上海。因为没有住房,他在复旦大学的一个花园里恢复了自己的“人文讲堂”。每个周末,他都会在花园中的凉亭里,和十几个学生一起朗诵诗歌。
十几年后的今天,樊阳已经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庭,私塾的地址被移到了如今这座位于上海市区老旧的民居里,而内容也更加丰富。除了阅读、讨论,他还曾经领着学生游览苏州河、外滩,甚至200多公里外的绍兴。在这些行走的过程里,樊阳总是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解说,“就像一个最专业的导游”。
这些知识来源于他从小阅读的积累,年幼的时候,这个在偏远的厂矿里长大的孩子翻遍了自己能看的书籍,甚至一度从地图册上背会了全国的县市和河流。
而现在,学生们的参考书越来越多,考试负担越来越重,但教育的成果却常常无法令他满意。“现在的社会,功利意识太强,大家都好像已经迷失了。”樊阳说,“孩子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补课上,每个人都是为了分数而奔波,根本理解不了教材里讲的那些神圣、美好的情感。”
甚至,在几个月前,他去复旦大学的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却发现,周围的大学生们不是在做数学题就是在学英语,只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捧着本《鲁迅全集》,看起来就像个异类。
这些现象都让他充满了“语文老师的责任感”,“如果语文老师再不做些什么,那学生就真的没办法得到精神的哺育了。”
做教育,要有理想主义
樊阳形容自己是个理想主义的人,“有点像堂吉诃德”。高考的时候,他不愿意去学热门的经济,一心想学考古,后来在父亲的坚持下,才“折衷”选择了中文系。工作后,他的同学辞职、下海,他却始终不愿改变。
“我觉得,坚持做教育的人,总应当有些理想主义的。”这个中年男人说。
刚到上海的时候,因为生活窘迫,他曾经做家教补贴收入,这段经历他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丢脸”。如今,作为知名的中学老师,他再也不愿意接下任何补课的工作,尽管它们能让自己每个月增加三四千元的收入。
至于自己坚持了十几年的免费“私塾”,樊阳更是从来没收过学费。“钱总是挣不完的,够用就行了。”他总是这样说。
现在,这位理想主义者的学生们也越来越流露出像老师一样的气质。一名高二的女生被亲戚们劝说去做律师或者从事金融业,但她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将来要投身自己最喜爱的文学领域。而另一名已经在交通大学读大二的男生,不想过父母安排的功成名就的“扯淡”生活,而是希望追求一些“更加靠近生命本质的东西”。
颇为有趣的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