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价值.docVIP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价值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选择性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2例内镜下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甲苯胺蓝和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取材送检。结果:32例甲苯胺蓝染色有21例31处着色;40例卢戈氏碘液染色有24例31处不着色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8例食管癌,其中6例黏膜内癌,2例已浸润到浆膜层,不典型增生28例,Barretts食管3例,单纯增生6例。   结论:内镜下染色能扩大内镜诊断范围,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染色;内镜;早期食管癌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7-2593-02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食管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既往常规内镜检查往往不能清楚看到食管黏膜细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内镜下选择性食管黏膜染色法,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现总结我院内镜室对72例病人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情况,以探讨其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19~72岁,平均47.5岁。所有染色者必须常规内镜观察,对食管黏膜有斑片状充血、颗粒状改变、黏膜稍下陷或隆起的糜烂灶,或出现斑块、小结节、黏膜有接触性出血者进行染色,而内镜下已明确的中晚期食管癌、食管溃疡、带蒂息肉均不包括在内。   1.2 方法   1.2.1 甲苯胺蓝染色:32例常规胃镜检查后,经活检孔插入带喷头的塑料导管,先注入含抗泡沫的水溶液反复冲洗食管黏膜并吸净,然后将胃镜退至距门齿20 cm处,从导管注入2%甲苯蓝水溶液10~15 ml,要求染料从食管全周壁流下。病灶明显者可局部喷洒5 min后从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染料并吸净,观察黏膜着色区。活检4~5块组织,福尔马林液固定后送病检。   1.2.2 卢戈氏碘溶液染色:本组40例行卢戈氏碘溶液染色,均无碘过敏及甲亢病史。常规胃镜检查后同样从塑料导管内沿食管壁注入3%卢戈氏碘液5~10 ml,或对可疑病灶局部喷洒,然后用生理盐水边冲边吸净,再用3%卢戈氏碘液10 ml重复染色,之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净,在不染区或淡染区内取活检4~5块组织,固定后送病检。      2 结果      2.1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32例甲苯胺蓝染色,食管黏膜21例31处着色,占65.6%(21/32)。经病理诊断食管癌4例,其中黏膜内癌3例,浸润到浆膜层癌1例,检出率12.5%(4/32);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3例,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轻、中度8例,检出率40.6%(13/32);Barretts食管2例,检出率6.25%(2/32);单纯增生伴炎症2例。21例着色者病检无1例正常。   2.2 卢戈氏碘液染色结果:40例卢戈氏碘液染色食管黏膜不着色区或淡染区24例31处,占60%(24/40),经病理诊断食管癌4例,检出率10%(4/40);其中黏膜内癌2例,已浸润到浆膜层1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5例,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轻、中度9例,检出率37.5%(15/40);Barretts食管2例,检出率2. 5%(1/40);单纯增生伴炎症4例。24例病检无1例正常。      3 讨论      早期食管癌分为隐伏型(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现有内镜靠肉眼在白光照射下只能发现形态或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病灶,如突起的肿块,凹陷的溃疡,且能被察觉的腺瘤样息肉的直视差别准确性也较低。而对于微小的扁平病变,Barretts食管等没有显著表征的病变,根本无法发现,常导致漏诊。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若能有一种既增强辨认能力,又能准确指示活检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解决的惟一途径是早期发现,提高胃镜下食管癌的诊断率是其重要方法。消化道黏膜染色自1966年津田等用于内镜检查以来,已经30余年,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对原位癌和浅表癌的意义较大,而我国还没有普遍开展。内镜下选择性染色检查用于诊断食管病变,对发现食管早期癌、表浅癌、癌前病变有很重要的价值[1],是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相比的,能起到内镜诊断的扩增作用。甲苯胺蓝染色是细胞核染色,由于癌细胞内DN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核的含量,所以甲苯胺蓝染色后癌上皮与正常鳞状上皮的界线十分清楚[2]。卢戈氏碘液是一种以碘为基础的可吸收染剂,对非角化的鳞状上皮中的糖原有亲和力,而癌变和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少甚至消失,故对碘溶液反应不着色或淡染色[2],两者对比反差很大,可指导活检的准确性,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