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涂鸦――生命初期美丽体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涂鸦――生命初期美丽体验

涂鸦――生命初期美丽体验   专家介绍   胡晓?   著名儿童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艺术教育专家、北京艺术儿童工作室创办人(HTTP://www.省略) ,倡导“通过体验让孩子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通过感受让孩子了解创作的多种形式;通过理解让孩子热爱艺术和文化;通过创造让孩子拥有美好与崇高”, 并以跟踪式教学来研究论证中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新理念和有效方法。      生命之初的孩子就如同一个个精灵,对色彩出奇的敏锐,当他们睁大眼睛左顾右盼时,所有鲜亮的色彩会抢着进入视线:妈妈的红衣服、一块黄色积木、一个桔色皮球、或一片阳光下的绿草地,都会成为他目光中无比喜爱的东西。   他们从眼睛到内心喜欢这些美丽的色彩,还渴求着把它们“抓”下来,放在手中摸啊、玩啊,甚至会去闻一闻、舔一舔。然而,所有的这些努力最后证明,那件东西的彩色外衣好像无法用自己的小手“抓”掉“掀”开或用嘴去咬开。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色彩”给他们,让他们尽情地去抓、去挤、去捏,用目光痛快地品尝,满足他们对于色彩最初的好奇与想象。这就是发生在涂鸦阶段的早期行为,一般在 1岁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都有许多可以吃的颜料,中国台湾和香港也有。   虽然我们的条件不够,但在大人监护下同样可以实现。比如,妈妈把着宝贝,爸爸可以把颜料管中的红、蓝、绿等各种美丽颜料挤到厚纸上,宝贝会睁大眼睛看着这些像彩色小蛇一样的颜料慢慢钻出来,亮晶晶地闪着鲜亮的光泽。他渴望知道触摸的第一感觉,此时,妈妈应该让他用手去大胆地接触,也许孩子会平静地用小手指轻轻摸摸,也许会激动地用整个手抹开,挥舞得满纸都是,甚至是脸上和身上……他们正在以最为亲近的方式感觉着纯粹的色彩,而对于今后是否能对色彩有强烈的敏感性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体验过程,我们要积极地肯定和鼓励这些勇敢的宝贝。   渐渐地,孩子可以抓紧纸团,还会握笔了,他又渴望着不仅用手这个天然工具,还用那些能够握得住的东西来控制颜料,就像玩积木时可以任意地摆弄成为心中想要的样子。我们如果及时地启发孩子拿起笔、小刷子,或者两手与工具并用,去尽情地涂抹和挥洒色彩,他们将会感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这时,涂鸦期真的来了,也叫抽象象征期,就在1~3岁之间。   对于孩子,涂鸦是一个全新的“游戏”。首先,孩子对这个游戏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颜料和笔纸都是游戏中的重要道具。其实,孩子们想知道,这些东西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是像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吗?所以,纸上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会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探求着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小脑袋还会进一步地想:在纸上是这样的,那地上、身上、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料的时候,或者还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喊着:“哇!啊!天哪!”一定是他们又发明了奇妙的“玩法”:比如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彩色的小手印和脚印。我们应该高兴,这是孩子在酣畅的游戏状态中正以完全自我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他的无穷无尽的快乐呢!而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这个真正的探索过程是极其宝贵和重要的,我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另外,涂鸦还是孩子们不断见证自己力量成长的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喜欢用单色的笔或油画棒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此证实了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也体现出孩子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心理需求。我称为涂鸦的 “力量演变”。   和语言的表达一样,随着成长,从2~3岁,孩子在涂鸦中言说着许多意向和情感,即内在的心灵语言,画面也更符合涂鸦的抽象与象征特征。   这时的线条已经少了任意性,而多了方向性。它的轨迹来自孩子的内心,孩子已能够对线的方向说明原因和去向,很清楚地讲出它所代表的是什么,用颜料画出的线或涂抹的色彩也有了更为明晰的象征意义。可以说,这时的画面,线条和色彩都有了各自的归属,归属到了孩子充满变化而需要表达的心灵。   他们在此时对画面的叙述与外部的现实世界并不具备逻辑关联,如王一个小朋友对作品中的线条说,这是水流出来了,流得哪里都是,把什么都淹了,还在流呀流,最后流到了天上。其实孩子都喜欢水,还有在尿不湿里水水蔓延淹了小屁屁的感觉,那是她无法言说心里却有感知的经验,或者干脆与此无关,而象征了某些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有许多孩子会对着自己画的线条说这是蛇,很多很多的蛇,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