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导游词_中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豫园导游词_中文

豫园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豫园参观,我是***,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停顿)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豫园的大体情况: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建造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官居4品。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潘允端为了能让曾担任刑部尚书的父亲潘恩安享晚年,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建造园林,前后经营28年始成。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愉悦老亲”之意。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因规模宏伟、景色佳丽而被古人冠予“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的美名。然而,因历史原因,现在我们参观的景区总面积只剩三十亩,其余的地方就是大家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商店和九曲桥,那里以前都是潘允端建园的地方。现在的豫园约有景点48处,按主体建筑可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等景区。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豫园开始今天的豫园之旅,成为愉悦之旅。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块题石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的“海上名园”。他的题词既是对这座古园林文物价值的肯定,更是体现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一脉相承的亲切关怀。 题词石后的这座厅堂名为三穗堂,高9米,是豫园中最高大的建筑。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为全木结构。(“三穗”出典于《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寓有吉祥之意。)在清朝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喻”的地方,也是地方文人绅士聚会活动之处。现在让我们走进堂内看看。堂内高悬三块匾额“三穗堂”、“灵台经始”和“城市山林”。中间的巨型镜框中悬挂着的是由原主人潘允端撰文、已故现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我们可以看到隔扇上雕刻着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清末明初的时候,潘允端家道中落,房子被他的侄婿给继承了,后来逐渐卖给了粮商、油商等商贩。三穗堂卖给了粮商,用来商议买卖。重建后雕刻了许多的粮食图案。原先这里只挂了两块匾——灵台经始和城市山林。(“灵台”是周王祭天之台,园林的雏形是从周武王时代开始的,当时周王有两个类似园林的地方,一个叫上林苑,一个叫下囿,上林苑是给皇帝用来打猎游玩的地方,下囿是周王祭天之台,在里面有个建筑叫灵台,就像北京的天坛。)灵台是园林的别称,是园林的鼻祖。古代舞文弄墨的人不喜欢直接说出名称而用别称来代替,进而显示自己的才能。这里挂灵台经始,也就体现了潘允端的狂,认为自己的园林是最好的。“灵台经始”也是祈求天降祥兆、国泰民安。豫园假山层叠,不出城市即可看见山林之最,因而有“城市山林”之美誉。 在三穗堂(外回廊四角有八幅精美的泥塑漏窗。东北角的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构思奇巧。 我们现在向东走,可以看见一块镶嵌着“豫园”字样的刻石,它是明代书法家王稚登为豫园所题写的门额,它见证了豫园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到,虽然已过了四百余年的沧桑变幻,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三穗堂后面有一座两层阁楼。下层叫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底层堂内挂有“此地有崇山峻岭”的匾额,为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佳句,点出此处为观赏堂外大假山景色的佳处。其上为卷雨楼,名字取自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滕王阁》中的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整座建筑造型典雅,飞檐翘角轻灵俊秀。月色溶溶之夜,楼上宫灯盏盏,望之几疑天上宫阙。   我们在此处正好面对大假山。大假山与仰山堂、卷云楼隔池相对,这是豫园景色精华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堆积的材料是熟石灰加糯米,十分的牢固,但距现在已有400多年了,所以现在封闭了不能上去了。山顶有望江亭可以观赏黄浦江的风貌。(当然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因为高楼大厦太多了)大假山下的水池里有许多红色金鱼,此处山水相融,乐趣丛生。清人乔钟吴在《西园记》中描写大假山说“层崖峭壁,森森若万五笏状。其金碧秀润之气,常扑人眉宇。遥望之若壶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其为人力也。”意思是说大假山真是鬼斧神工,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就到了“渐入佳境”游廊。 在进游廊前我们先看一副砖雕,这副砖雕俗称“梅妻鹤子”,北宋有个十分有才华的诗人叫林和靖,他是杭州钱塘人。一生隐居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在他的茅庐前种着许多的梅花树,还养了一只仙鹤,他不愿介入官场的腐败,甘愿归隐山林,不问时事。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豫园主人在此刻这个砖雕也说明了他十分向往林和靖的这种生活。   游廊前有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