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启示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doc

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启示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启示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doc

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启示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摘要 目录 一、玄奘法师的精神3 (一)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3 (二)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3 (三)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3 (四)建正法幢,捍卫真理3 (五)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4 (六)译业彪炳,诲人不倦4 二、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5 (一)德行的实践5 (二)爱国爱人民的情操5 (三)增进国际友谊,维护世界和平5 三、玄奘精神的现代启示5 (一)中国佛教应该“走出去”5 (二)佛教界应着力提升佛教信仰者的素质6 (三)深入研究和宣传“玄奘精神”6 一、玄奘法师的精神 (一)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 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两京知法之匠,吴蜀一艺之僧,无不负笈从之,穷其所解对扬谈论”在各地学习佛教大小乘教典。经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发现当时各地所讲解的经论,“各擅宗途”,即便以佛经为核定的依据,也是“隐现有异,莫知适从”,也就造成了“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i的局面。这时他没有去参与纷争,而是为解决纷争西行求法。其动机和目的非常单纯,“先贤之所不决,今哲之所共疑”困扰着他,于是求取佛法来解决这些争论不清的问题,没有丝毫其他私人目的,为此他宁可做一个偷越国境的犯人,宁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而穿越边关险境去向外国真诚学习佛法、勇于探索真理。 (二)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 在西行路上,备经艰难险阻,走过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遇到“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魅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四夜五日无一涕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能复进”的时候。忍饥挨饿、抵抗风暴、盗贼威胁的时候。法师志向坚定,誓言:“纵死中途,非所悔也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这种为法忘我、舍身求法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行愿。 (三)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 法师西行求法,历经百余国,“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在那烂陀寺一直向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中论》、《百论》等,被选为深通三藏的十德之一。法师通达内外、大小、空有教义,并能会通融合、登峰造极。 [1] (四)建正法幢,捍卫真理 法师为破斥外道邪说,捍卫真理,写出《制恶见论》;为融合般若瑜伽,建立中道观,息灭空有之诤,写出《会中论》。在戒日王召开的曲女城佛学辩论大会上,立“真唯识量”, 无人能破,一时名震五印,万人景仰,被大乘人尊为“大乘天”、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又应请参加无遮大会,受到帝王、宰官、僧俗群众的尊崇。 (五)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 在西行的道路上,被高昌王阻留,玄奘毫不动摇的回答:“(贫道)不为供养而来,所悲本国法义未周,经教少缺??岂使中途而止?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展现了赤诚的爱国之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回国以后,应太宗请求撰成《大唐西域记》,其中真实的记录了各地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社会,填补了印度等国家缺少文字历史的空白。书中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地理、山脉、河流、气候、水文、生物、矿产、历史、宗教等等的各种情况。为大唐了解外邦、促进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玄奘大师善取百家之长,探求一切优秀的文化,他为求佛法真谛,远行西域。游学印度,精研佛经,直至会通融合,被印度称为“大乘天”、“解脱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六)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师返慈恩,专务翻译,无弃寸阴。每日自立程课,若昼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之。遇乙事之后,方乃停笔。摄经已,复礼佛行道,至三更暂眠,五更复起,读诵梵本,朱点次第,拟明旦所翻。每日斋讫,黄昏二时,讲新经论,及诸州听学僧等恒来决疑请义。既知上座之任,僧事复来咨禀;复有内使遣营功德??亦令取师进止。日夕已去,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教诫,盈廊溢庑,皆酬答处分,无遗漏者。”法师先后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宫等地译经十九年,共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除了数量的优势外,更重要地是表现在他的译经质量上。他对佛教、梵文造诣精深,通晓三明(内明、因明、声明),亲自主译,译经时能够曲尽佛教深奥的内蕴,音颤铿锵,落地有声。因而,组织翻译的经典,文义准确、文风优美,“手执梵本,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