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人体育认知异化历史学考释
近代中国人体育认知异化历史学考释
摘要: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较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体育传播路线,由此而揭示了近代中国人在体育认知上的异化,除了民族性格、思维习惯和文化因素等以外,应该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一根源的重要表现是: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入,是由军队而走向学校、走向社会的,于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人总是较多地远离体育的本质而主要关注体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关键词:近代中国人;体育认知;异化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54-03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ares disparate western and eastern ways of popularizing sport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materials, reveals that the cause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s mutation of sports perception is ascribed not only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nking patterns and cultural factors, but deeper historical roots. The important manifest of these roots is the spread of modern western sports in China is from army to school and to society. This pattern makes Chinese wont to staying away from the essence of spor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ports’ social function and effects instead.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people; sports perception; mutation
在有关体育认知的问题上,近代中国人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探索过程。有学者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初的体育观念,来源于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为了强兵而对西洋体操的最初引进,后来在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西洋体操进入教育,从而使初始的体育观念中又增加了强种、强国的内容,并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一股最能集中表现强兵、强种、强国体育观念的“军国民体育”思潮。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观念开始受到挑战,军国民体育逐渐遭到怀疑,特别是在上海召开第2届远东运动会和教会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近代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开始由强兵、强种、强国的观念,向健身、娱乐、竞技的观念转变,从而使对体育的认知越来越靠近体育的真义和本质。[1]但体育认知上的异化现象仍随处可见,否则就不可能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仍有着那么多的“土洋体育”之争,“学校选手制体育”之争,“民族体育”之争,以及广泛的“体育救国论”的市场,等等。例如1936年颁布的《小学中高年级体育课程标准》,仍认为体育是为国防的技能,复兴民族、御侮抗乱的准备。对于这种体育认知异化的原因,已有不少学者作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有的从传统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进行研究,有的从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进行讨论;有的从东西方人群的不同思维习惯方面进行研究,有的从东西方人群的不同人格模式角度进行讨论。而本文的研究,则试图另辟蹊径,主要比较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体育传播路线,以探讨导致近代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体育认知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所在。[KH*2D]
1 从学校到军队,近代西方社会的体育传播发展道路
西方近代体育的出现,通常被理解为是14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里取得了对封建文化决定性胜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近代体育从欧洲的学校开始走向军队和社会,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而最后又走向了全世界。
1.1 近代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研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时,对“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古老的格言,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如意大利学者弗吉里奥,他最先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青少年应有“支配理性”和“顺从的身体”。教育家维多里诺甚至在1423年创办了名为“快乐之家”的贵族学校,首次对学生实施包括德、智、体、美在内的全面教育,从而对16-17世纪的贵族教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