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生三位夫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一生三位夫人

郭沫若一生三位夫人   郭沫若86年的人生旅程中,有3位女性以婚姻关系伴随过他。她们构成了郭沫若婚恋生活的3个主要支柱,在漫漫人生路上,她们与郭沫若在情感上有说不清的恩恩怨怨,道不尽的纠葛思念,诉不完的离合悲欢……      独守空闺的张琼华      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她比郭沫若大两岁。   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那天,四川乐山沙湾镇,郭家举行娶亲庆典,花轿将新娘抬到一栋三间四进木结构的平房前。身着长袍马褂的新郎郭沫若,向轿门拜3下,张琼华由人搀着缓缓下轿,成为郭沫若的第一位夫人。对于这桩婚事郭沫若是违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他毫无办法。风华正茂的郭沫若对张琼华平凡的外貌不甚满意,洞房之夜又发现她的三寸金莲,被戏弄之感油然而生,愤愤地走出洞房……婚后第5天,郭沫若便远走他乡了。   然而,旧时的婚约罗网却死死地扣住了张琼华,张琼华作为郭家的儿媳孝敬公婆,20多年如一日。1939年3月,郭沫若衣锦还乡,回四川老家探亲。整整26个春秋,张琼华没有和结发的夫君见过一面,她独守空闺,在无限的等待中忍受着漫长而寂寞的时光的煎熬。此时郭父朝沛已86岁高龄,卧病在床,神志迷糊不清。郭沫若回到家中,立即走到老人的病榻前,跪在地上颤着声音叫道:“爸爸,爸爸……”老人环视了一下四周,慈祥而又带着感激的目光停留在了张琼华的身上。他转过脸来,用微弱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对女儿麟贞说道:“八儿回来了,八女子就好过了。”八女子指的是张琼华。四姐告诉郭沫若说:“这么多年,八弟媳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父亲病倒以后,好几年了,都是她和兄嫂弟媳轮流侍候,天天喂药喂饭,扶上搀下,没有半句怨言。真是难为她了!”   听了父亲和四姐的话,郭沫若心中对张琼华顿时肃然起敬。在一一拜过父兄长辈以后,郭沫若也要对张琼华行大礼跪拜。张琼华满脸通红,赶忙把他制止了:“这咋个要得嘛!要不得!”   在张琼华看来,孝顺公婆、侍奉公婆,乃是作儿媳妇应尽的责任。丈夫不在家中,她应该比旁人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这有什么值得“跪拜”的呢?郭沫若见张琼???执意不允,也就不再坚持了,改为长揖到地。   张琼华已年近50了,红颜消褪,白发丛生。但她似乎并没有为青春在无谓而又无望的等待中白白地耗尽而悔恨。相反,郭沫若的区区一躬使她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好像这就是对她空守闺房、恪守妇道的补偿。   为了向张琼华表示感谢,郭沫若给她题写了两首诗,短跋中特地写上“书付琼华”4个字。之后便离去再也没有回过乐山。而对张琼华而言,不管郭沫若对她如何,她始终把郭沫若看作是自己的夫君。   1963年,张琼华曾去过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惊异兴奋之中感激着郭沫若。郭沫若病逝之后,一些学术研究者曾看望过张琼华,在四川的乐山,她依然是农妇的装束,过着简朴的晚年生活。1980年,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二的老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       含辛茹苦的佐藤富子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医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他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从此,佐藤富子的婚姻便笼罩在不幸的悲哀之中……   首先,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自由结婚的。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以后,佐藤富子便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其次,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是有限的。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郭沫若曾参加过北伐,其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当他发表了震动世界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遭到蒋的通缉,在亡命日本前夕,他得了一场重病,依靠安娜(佐藤富子的中文名字)夫人的悉心看护,才得以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出院之日,他写了《归来》一诗,诗中说:“我的生命是她救起的”、“这是我的妻”、“你是我永远的惟一爱人!”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当郭沫若下决心别妻抛子毅然归国时,虽然事先也曾与安娜商量,并得到安娜的同意和支持,但临行时却没有告诉安娜,为的是怕亲眼见爱妻悲泣,而移其初志。因此,当7月27日黎明时,郭沫若轻声起床,扫视全室一遍,四子一女,都在酣睡中。安娜被惊醒,可她还不知有极为巨大的打击就要降临到她的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