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喻世明言》中民俗语汇研究
《喻世明言》中民俗语汇研究
摘 要:《喻世明言》作为被称为“市民文学”的《三言》之一,题材广泛,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典型的民俗特色。本文结合语言学和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收录典型的民俗语词,研究其具体分类、音节结构特点以及语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关键词:《喻世明言》民俗语汇音节结构语义发展
《喻世明言》成书于晚明时期,作为重要的“市民小说”,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典型的民俗特色。关于《喻世明言》主题词的研究,前人主要把眼光放在吴语成分(孙鹏飞,2001)、经济语汇(董蕾,2006)、吃食义场语汇(宗丹,2007)等方面,而从民俗语汇角度研究的比较少。本文结合语言学和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收录典型的民俗语词,研究其具体分类、音节结构特点以及语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一、民俗语汇的界定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关于“民俗语汇”,曲彦斌先生的定义是:“民俗语汇,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事象的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曲彦斌,1989)。之后,谭汝为(2004)、杨振兰(2004)、李阳和董丽娟(2011)等学者都对民俗语汇的概念作出了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民俗语汇界定为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词的总称,分为民俗词和民俗短语两部分。
由于《喻世明言》成书时处于近代汉语发展时期,与现代汉语已有很大相近之处,在民俗词和民俗短语的界定上,我们依据马真(1980)、吕叔湘(1979)、朱德熙(1983)、王洪君(1994)等学者对短语和词的界定的解释,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词和短语的差异,认为凡拆开后不能表示原合在一起时所表现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词,如“拜茶”(请客人喝茶);拆开后仍能表示原来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短语,如“闹洞房”。
依据上述标准,本文共收录《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词517个,其中词442个,短语75个。
二、《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概况
《喻世明言》题材广泛,其中的民俗事象涵盖了生活、生产、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民俗生活、人生礼仪、称谓词和特殊民俗事象四个角度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归纳,同时又从这四个角度延伸出几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上下义关系。
(一)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的民俗语词
《喻世明言》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很多语词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分为饮食文化、节日娱乐、居住建筑、商贸活动四个方面,共收录民俗语词170个。
1.饮食文化方面(共收录47个)
(1)表示待客食物:共计25个,如“酽酒(味醇的酒)、茶、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的食物)、酒脯(酒和干肉,后泛指酒肴)、鲜鱼羹”等。
(2)表示使用器物:共计12个,如“杯箸、酒壶、酒嗡、食垒(放食物的盒子)、水火炉(供暖酒热水用的便于移动的铜制小炉)、撩锅(汤锅)”等。
(3)表示待客礼节:共计10个,如“看茶、点茶(沏茶)、拜茶(请客人喝茶)、烹?”等。如:
母曰:“吾儿之友,必是端士”。遂烹?以待。(《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烹?”指做饭。“烹”为“煮”,“?”为“烧烤”之意,“合”指“做饭”。
2.节日娱乐方面(共计30个)
(1)节庆民俗方面,共计19个,如“年节,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清明节,踏青、玩景;元令节,赏元宵、架鳌山、悬挂花灯”等。如:
时值正和二年上元令节,国家有旨庆赏元宵。五凤楼前架起鳌山一座,满地华灯,喧天锣鼓。(《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架鳌山”是宋元时俗,指元宵夜用花灯与彩饰扎制成巨鳌状的假山。
(2)日常娱乐活动方面,共计11个,如“双陆(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拖画眉(挑逗画眉)、博戏”等。
3.居住建筑方面(共计36个)
(1)建筑方面,共计19个,如“廊屋(正屋旁的过道)、坐启、瓦屋、草堂”等。如:
三巧儿分付:唤在楼下坐启内坐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坐启”指日常起居、休憩、会客的处所。
(2)器具方面,共计17个。如《陈御史巧勘金钗》中的“校椅”(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胡床”),《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的“土榻”“坐榻”等。
4.商贸活动方面(共收录57个)
(1)交易场所,共计10个,如“牙行、客店、招商旅店”等。如:
当时张公一头走,一头心里想道:“我
文档评论(0)